“單考單招”還是普通高考:盲人考生只選一個公平嗎?
“單考單招”是多年來實行特殊教育的教育體系,而普通高考,則是一條常規教育體系。殘障考生參加普通高考,意味著跨越特殊教育體系,其中要逾越的障礙,是普通考生難以想象的“溝壑”,因為兩種體系相差極大,相對隔離又獨立。
(本文首發于2020年8月20日《南方周末》)
責任編輯:張玥晗
揚州特殊教育學校的對口高考班學生正在上課。2019年揚州特殊教育學校有4名盲人學生、11名聾啞學生參加高考。
2020年6月20日,23歲的全盲考生陳慧嫻參加了自己的首場高考,比2020年普通高考提前了17天。
2014年,普通高考出現首份盲文試卷前,視障考生都是通過簡稱為“單考單招”的特殊高考上大學。這一模式始于上世紀80年代,當時教育部授權長春大學等幾所高校招收視障學生,自主考試,單獨招生,開設特定專業,考試時間大多安排在普通高考前兩個月。
2014年,視障學生首次參加普通高考,從此多了一條高考通道。能和普通考生一樣參加普通高考,曾是陳慧嫻在三年高中生涯心心念念的“夢想”。但最終,陳慧嫻選擇參加了“比較簡單”的“單考單招”。
事實上,每年九百萬余人參加的普通高考,視障考生歷年來參與都極少,2019年有10人,是人數最多的一年,2020年僅為5人。而每年200多個視障考生通過“單考單招”考入大學。他們還是選擇舊有路徑,這引起了視障人群和特殊教育領域的討論,為何一心保障殘障人教育公平的普通高考,卻在現實中遇冷?
“二選一”的高考
截至2020年,“單考單招”中,視障考生能考的本科層次高等院校僅四所——長春大學、北京聯合大學、濱州醫學院、南京特殊教育師范學院(以下簡稱南京特師),招生專業范圍很窄,為針灸推拿、康復醫學及音樂表演。目前共有23所包括高職在內的高等院校,參加包括視障、聽障等殘障在內的“單考單招”。
據中殘聯統計數據顯示,隨著特殊教育發展,2019年全國已有特殊教育普通高中班(部)103個,在校生8676人,但盲生占比不高,共1629人。
陳慧嫻告訴南方周末記者,殘疾考生為提高錄取率,通常報2-3所學校。每年4月他們在“高考季”就奔波于各個地方考試。她自己報考了兩所大學的單考單招——長春大學、北京聯合大學,均為針灸推拿專業。
今年受疫情影響,考試時間推遲了。6月中旬,陳慧嫻出發參加第一場考試,她從山東濟寧乘飛機至吉林長春,選擇冷門時段的打折航班,住在小旅館里,花費近三千元,完成為期兩天的考試。
6月30日,陳慧嫻接到長春大學的錄取電話,要求確認是否報讀該校。她很為難,自己報考的第二所學??荚囈蛞咔檠悠?,未確定是否取消。
“單考單招的考試比較簡單?!标惢蹕拐f,招考學校為搶生源,也會提前打電話與學生確認。
7月12日,陳慧嫻參加了北京聯合大學的“單考單招”。因疫情影響,北京聯合大學采取線上考試方案,考生在鏡頭
登錄后獲取更多權限
網絡編輯:奎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