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預算制度改革:全國最早公開,預算由粗到細

深圳公共預算四十年來,最關鍵是實現了從不公開到公開,從粗線條公開到全面詳細公開。

“以前來開會就幾百頁,現在都是幾大本子記錄每個單位的部門預算,還附有解釋說明?!?br />
劉魯魚就曾在2019年對政府投資計劃中的“鮮花谷”項目投資計劃提出質疑,并得到其他委員響應。這一項目建設資金高達4.9億。

(本文首發于2020年8月20日《南方周末》)

發自:深圳

責任編輯:顧策

2019年11月27日,深圳技術大學成立。深圳正從建設財政走向民生財政,主要體現在政府花錢建醫院、學校、綠地、公園、安居房等。 (ICphoto/圖)

2008年5月27日,深圳市民吳君亮接到了來自深圳市財政局的電話,允許其參閱深圳市地方賬本。在財政局的閱覽室內,吳君亮看到了那本《深圳市本級2008年部門預算》。

這是中國地方政府第一次向普通公民公開政府預算。

吳君亮出生在重慶,碩士畢業于美國休斯敦大學政治學院,畢業后在美國工作將近二十年。在2006年底,他做了一個決定,回到深圳創辦公司。

早在1998年,中國政府就首次提出建立公共財政體系的目標,啟動部門預算改革、收支兩條線、國庫集中支付等改革。盡管政府有義務向納稅人公開財政預算開支,但在現實中并未發生。

2007年,為了推動預算公開,吳君亮出資創辦了“中國預算網”,但網站上的內容只是來自新聞媒體轉載的預算報告摘要。

一年后,《政府信息公開條例》正式實施。以此為契機,吳君亮等人向16個中央部委和35個地方政府發去了財政預算公開申請,并附上了各自的身份證復印件。

近一半部門回了信,大多以各種理由予以拒絕。令人意外的是,深圳第一個打開了政府預算公開的大門。

從深圳破冰

作為改革開放先行地的特區,深圳在財政預算改革上與國家財政預算改革幾乎同步。

1999年,是中國預算改革的元年,這一年后逐漸建立起收支分類管理,收支兩條線、國庫統一支付、部門預算等。次年,深圳就率先按照公共財政方向設計了新一輪市區分稅制改革方案。

深圳人大常委會委員鄭學定今年58歲,在深圳生活將近30年。1990年,他進入深圳市財政局工作。1999年,他作為專業人士被吸收入深圳市第二屆人大常委會計劃預算審查工作委員會。次年,鄭學定當選深圳市第三屆人大代表,此后連任四屆。

據《人民日報》1999年報道,深圳預算工委共有15名委員,所有委員均有大專以上學歷,由10名具有三四十年從事工程管理、工程設計及經濟管理方面的專家和學者組成。

2000年,時任深圳市財政局局長及聚聲在接受媒體采訪時表示,深圳當時還沒有一本完整的預算。傳統編制方法粗疏不利于人大監督,預算使用、分配透明度不高等

登錄后獲取更多權限

立即登錄

網絡編輯:阿柴

歡迎分享、點贊與留言。本作品的版權為南方周末或相關著作權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經授權,不得轉載,否則即為侵權。

{{ isview_popup.firstLine }}{{ isview_popup.highlight }}

{{ isview_popup.secondLine }}

{{ isview_popup.buttonText }}
午夜宅男在线,中视在线直播,毛片网站在线,福利在线网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