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戲劇節】30年昆曲人生

江蘇省昆劇院副院長、導演王斌從事昆曲表演、創作、管理工作30年。教戲、排戲、演戲、“看”戲、接戲、聊戲……每天工作都在10個小時以上,他覺得現在是自己人生最幸福的時候,因為他所熱愛從事的昆曲正在被越來越多的觀眾所接受、追捧。

1978年3月20日,年僅11歲的王斌被江蘇省戲劇學校昆曲科錄取,經過7年的學習,他畢業進入了剛恢復建院的江蘇省昆劇院工作。30年的時光,他與昆曲共同度過,他見證了昆曲從被扶持到被保護再到出作品又到出市場的歷史,也品味著昆曲發展過程中的酸甜苦辣。

2001年5月,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將昆曲選為“人類口頭和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昆曲被越來越多的人接受,也一步步地走向了世界。

目前,經過江蘇省昆劇院繼承創新了《牡丹亭》《桃花扇》《小孫屠》等十余部大型劇目,新挖掘傳承了100多出傳統折子戲。從過去的一年10多場招待演出到現在的天天有演出,場場人爆滿,老一代藝術家煥發青春,中年一代承上啟下,青年演員意氣風發,戲迷如癡如狂,在王斌的眼中,昆曲的春天已經到來。

江蘇省昆劇院副院長、導演王斌從事昆曲表演、創作、管理工作30年。教戲、排戲、演戲、“看”戲、接戲、聊戲……每天工作都在10個小時以上,他覺得現在是自己人生最幸福的時候,因為他所熱愛從事的昆曲正在被越來越多的觀眾所接受、追捧。

1978年3月20日,年僅11歲的王斌被江蘇省戲劇學校昆曲科錄取,經過7年的學習,他畢業進入了剛恢復建院的江蘇省昆劇院工作。30年的時光,他與昆曲共同度過,他見證了昆曲從被扶持到被保護再到出作品又到出市場的歷史,也品味著昆曲發展過程中的酸甜苦辣。

2001年5月,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將昆曲選為“人類口頭和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昆曲被越來越多的人接受,也一步步地走向了世界。

目前,經過江蘇省昆劇院繼承創新了《牡丹亭》《桃花扇》《小孫屠》等十余部大型劇目,新挖掘傳承了100多出傳統折子戲。從過去的一年10多場招待演出到現在的天天有演出,場場人爆滿,老一代藝術家煥發青春,中年一代承上啟下,青年演員意氣風發,戲迷如癡如狂,在王斌的眼中,昆曲的春天已經到來。

他與昆曲30年_幻燈

王斌手持1980年在蘇州參加全國昆曲節目會演時表演折子戲《斷橋》的照片,那是他的第一場昆曲演出。(新華社記者 楊磊/圖)

10月18日,王斌正在后臺化妝。(新華社記者 楊磊/圖)

10月20日,第31屆世界戲劇節《1699·桃花扇》劇目演出時,王斌在后臺指揮。(新華社記者 楊磊/圖)

10月20日,在第31屆世界戲劇節演出《1699·桃花扇》結束后,觀眾們紛紛購買演出紀念品,王斌(右一)和演員們忙得不亦樂乎。(新華社記者 楊磊/圖)

10月21日,王斌(右一)與青年演員們一起說戲。(新華社記者 楊磊/圖)

10月17日,王斌(左)在為青年演員安排新聞媒體采訪。(新華社記者 楊磊/圖)

10月18日,昆曲戲迷們正在向王斌(右)索要昆曲演出的門票。在王斌擔任版主的《幽蘭雅韻》網上論壇吸引了一批忠實戲迷。(新華社記者 楊磊/圖)

10月22日,王斌在江蘇省昆劇院大院中展示14年前昆劇院大院的圖片。(新華社記者 楊磊/圖)

10月21日,王斌(左)在向昆曲新秀施夏明講述1981年在杭州師承昆曲大師周傳瑛的故事。(新華社記者 楊磊/圖)

10月18日,王斌在“蘭苑”劇場演出傳統折子戲《琴挑》。(新華社記者 楊磊/圖)

2006年5月13日,王斌(左)與著名話劇導演田鑫鑫(中)在為參加新編劇《1699·桃花扇》的青年演員們說戲。(新華社記者 楊磊/圖)

10月18日,王斌(左)在接受戲迷的獻花。(新華社記者 楊磊/圖)

10月20日,第31屆世界戲劇節《1699·桃花扇》劇目演出中,王斌在后臺伴唱。(新華社記者 楊磊/圖)

10月20日,在第31屆世界戲劇節演出《1699·桃花扇》結束后,扮演女主角的著名昆曲藝術家胡錦芳將觀眾的獻花轉獻給王斌(右一)。(新華社記者 楊磊/圖)

10月18日,王斌(右一)在編導即將演出的節目。(新華社記者 楊磊/圖)

記者翻拍的1994年王斌(左一)在北京參加全國昆劇青年賞評比展演時與中國戲劇學院導演系主任金桐(左二)等的合影。(新華社記者 楊磊/圖)

記者翻拍的1985年王斌(左一)在江蘇省戲劇學校昆曲七年制表演專業小生組畢業時的合影。(新華社記者 楊磊/圖)

網絡編輯:merak

{{ isview_popup.firstLine }}{{ isview_popup.highlight }}

{{ isview_popup.secondLine }}

{{ isview_popup.buttonText }}
午夜宅男在线,中视在线直播,毛片网站在线,福利在线网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