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鷹派對華“新冷戰”響聲再起?
在美國大選選情日趨復雜的背景下,特朗普政府的對華政策可能會具有越發突出的極端性和冒險性。哈佛大學國際關系教授斯蒂芬·沃爾特(Stephen Walt)認為,美中雙方有著真正的共同利益,應該避免不必要的沖突,重視在有共同利益上的合作。
責任編輯:于冬?
美國國務卿蓬佩奧。
2020年7月23日,美國國務卿蓬佩奧在尼克松總統紀念圖書館發表演說稱,上世紀70年代以來美國推行的對華接觸政策未能“促成變革”,不能無視美中之間“根本性的政治和意識形態差異”,對華須采取“先不信任、再核實”的態度。
這一演說迅即被國際輿論解讀為特朗普政府對華展開“新冷戰”的宣言?!度A盛頓郵報》刊文指出,蓬佩奧對中國的激烈指責表明了白宮對兩國關系的新態度,新冠肺炎疫情使兩國經貿談判中斷,白宮中的強硬派從中看到了機會。
美方對華展開的是有預謀的“敘事之戰”,其對中國的攻擊正在升級。除了蓬佩奧,總統國家安全事務助理羅伯特·奧布萊恩、司法部長威廉·巴爾等特朗普政府高官也在近期就中國問題發表演說,拋出“中國對美國生活方式構成威脅”“中國正在進行一場經濟閃電戰”等論調,“共產主義中國”這類頗帶冷戰色彩的語匯在這些演講中頻頻出現。
特朗普政府還力圖將中國塑造為所謂美國的“全社會威脅”。2020年7月初,聯邦調查局局長克里斯托弗·雷在保守派智庫哈德孫研究所會議上指責,中國政府的“間諜活動和竊取美國技術的行為”對美國構成“最大的長期性威脅”,聯邦調查局每10個小時就要審理一起與中國有關的案件。
在通過“敘事之戰”不斷渲染“中國威脅”的同時,近期特朗普政府還采取一系列對抗性、極端性舉措,包括將更多中國企業列入“實體清單”、強行關閉中國駐休斯敦總領館、在南海地區實施旨在對華“秀肌肉”的雙航母演習。
美國眾議院外交事務委員會亞太小組委員會主席、佛羅里達州共和黨眾議員泰德·約霍(Ted Yoho)甚至公開表示,未來三到六個月中美可能會爆發武裝沖突。
無疑,在2020年11月美國總統大選日益臨近的背景之下,特朗普政府正發起新一輪反華行動。美國《商業內幕》雜志刊文認為,白宮的對華戰略已從模棱兩可轉向公開對抗,這一轉變使美中關系越發艱難。
構建排斥中國的經貿陣營
冷戰是指20世紀以美國和蘇聯為中心的兩大陣營之間的長期對抗,而這是以經貿上的相互隔絕為基礎的。
在新美國安全中心主席理查德·方丹(Richard Fontaine)等人看來,中國與蘇聯不同,它的經濟規模以及與國際經濟之間的相互融合,令美國面對前所未見的強大對手。
為了推進對華“新冷戰”,美國鷹派力圖構建排斥中國的經貿陣營,推動
登錄后獲取更多權限
網絡編輯:小碧 校對:星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