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念祺 | 回憶王家范先生對我的培養

王家范先生是極具聰明才智的人,對我則是因材施教,從不加以束縛。我從大學開始,追隨先生數十年,這就是我從先生那里的“得其所”,是我一生都引以為幸的事。

責任編輯:劉小磊

華東師范大學教授王家范(1938-2020)。

2020年7月11日,先生的追悼會開過。晚間,幾位師兄弟約在一個僻靜的飯店坐了很久。在座的,雖然都是先生的碩士、博士,專業上卻是“隔行如隔山”。我對在座的各位說,做先生的學生,最大的特點,就是各得其所。這當然還不僅是從學業而言。先生待學生,平和通達,不拘一格。以下,我只講自己是怎樣跟先生學習研究歷史的。

跟先生讀書

我是在大學一年級下學期認識先生的。先生給我們七九級學生講中國古代史的下半段。第一堂課,介紹了王國維先生的做學問三境界和陳寅恪先生的《隋唐制度淵源略論稿》和《唐代政治史述論稿》。那一堂課下來,我的心境豁然開朗,從此對研究歷史產生了興趣,決定以研究歷史為業。我本來,只是想學法律。由于父親的再三“建議”,錄取的第一志愿,我才填報了華師大歷史系。入校后,總想著將來還是要去學法律。

先生講課,很少看講義,海闊天空,也不管什么課時安排。他講均田制,竟講了六節課,把均田制和中國古代土地制度前前后后所面臨的問題、變化的脈絡,以及研究的動態,提綱挈領地都講了一遍。我聽得雖不太懂,卻也聽進去了不少,才知道這里面還有這么多問題。結合自己在農村插隊時的經驗,便對這些問題發生了濃厚的興趣。從那時起,隔幾個禮拜,我總要去先生家一次,聽先生聊天。

讀完二年級,我就跟先生提出,將來要跟他做畢業論文。那時候,自己還不會選題,只說要研究王安石變法。先生問我有什么想法,我只說有興趣。先生說,先看材料,早點著手。到了1983年寒假之后,我去找先生,告訴他我看了哪些文章、著作和史書。先生問準備寫什么。我說北宋伊始,就想解決“逃田”的問題;解決不了,變法就只能從青苗、免役和市易法等方面入手,目標是提高稅率和擴大征稅范圍。先生說,書看了不少,先寫出來,不必拘泥于細節,勿使枝蔓,抓住要討論的問題,言之成理即可。

那天,從先生家里出來,我感到特別輕松。一是先生沒有一點要難倒我的意思,二是他讓我自己把握能寫到什么程度。先生講課,是很有顛覆性的;很多以為當然的東西,經他一通問難,就會破綻百出。我去找先生時,很擔心被先生幾句話就問倒了,沒想到先生如此寬大為懷。在后來的寫作過程中,我幾易其稿,文字不斷膨脹,

登錄后獲取更多權限

立即登錄

網絡編輯:柔翡

歡迎分享、點贊與留言。本作品的版權為南方周末或相關著作權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經授權,不得轉載,否則即為侵權。

{{ isview_popup.firstLine }}{{ isview_popup.highlight }}

{{ isview_popup.secondLine }}

{{ isview_popup.buttonText }}
午夜宅男在线,中视在线直播,毛片网站在线,福利在线网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