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格非先生與《漢語大字典》
責任編輯:劉小磊
《漢語大字典》自1986年至1990年次第梓行,全書八卷出齊,至今正好30周年。撫書追人,不禁無比緬懷《漢語大字典》常務副主編、簡編本主編,我的老師李格非先生。
先師李格非先生(1916—2003),名諱同于李清照之父,《漢語大詞典》編委、廈門大學教授黃典誠先生曾賦詩為贈:“姓名恰似易安爹,洛邑芳園記不賒。江漢滔滔流未盡,如椽彩筆在君家?!毕壬笆俏錆h大學教授,中文系著名的“五老八中”之一。他受業于著名經小學家劉博平(賾)、黃耀先(焯)先生,博、耀二老又親炙國學大師黃季剛(侃)先生,正所謂名師高弟,一脈深傳。他學識淵博,德高望隆,大家都尊稱他“我們的格老”。
我國從《說文解字》到《康熙字典》《中華大字典》,歷代有編纂字書的傳統。與時俱進,而邁越前修,是一代代學人不懈的追求。但到了上世紀下半頁,我們經歷“浩劫”,也有十億人民共用一本《新華字典》的慘痛記憶。當是時,日本友人出版了《大漢和辭典》,臺灣學者也編纂了《中文大辭典》,都是煌煌巨制。聯合國恢復了我國的合法地位,卻因為我們沒有出版適用的中大型工具書,只能繼續使用臺灣編寫的漢語辭典。
1975年5月23日至6月17日,國家出版事業管理局在廣州東方賓館舉行“中外語文詞典編寫出版規劃座談會”,格老出席了會議。會期很長,氣氛也非常壓抑。160部詞典規劃艱難推進,最后剩下兩塊硬骨頭——《漢語大字典》和《漢語大詞典》。那是長夜里即將晨光熹微,也是黎明前最為黑暗的時候,與會者面面相覷,不知計將安出。湖北省出版局于溪局長敏銳的
登錄后獲取更多權限
網絡編輯: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