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佰》中的戰斗是現代城市戰的雛形
中國軍隊在淞滬會戰全面失敗的情況下,發起四行倉庫守衛戰的主要目的是為了引起歐美關注中國抗戰,而四行倉庫的位置與上海公共租界只相隔一條蘇州河。
(本文首發于《南方人物周刊》2020年第26期)
責任編輯:孫凌宇
近日,隨著疫情防控形勢好轉,國內電影院也重新開門營業。由管虎導演的電影《八佰》是影業復工后上映的第一部國產大片,票房節節攀升,截止到發稿日已經接近十億元,足以列入國產賣座大片的行列。
《八佰》這部電影主要講述了1937年抗日戰爭爆發后淞滬會戰最后一役,謝晉元團長率領“八百壯士”奉命堅守上海四行倉庫的悲壯故事。雖然謝晉元部最終被迫撤入公共租界,但在日軍強大的包圍下足足堅守了四天四夜,令民眾和列強都對中國軍隊的意志和犧牲精神刮目相看。關于四行倉庫守衛戰的歷史研究坊間已經有很多,在這里我想重點談一下這場戰斗中所體現的現代城市戰特點。
首先,謝團長選擇的防御陣地四行倉庫,是一個非常理想的城市戰防御陣地。這個倉庫是一座25米高的混凝土建筑,由金城、中南、大陸、鹽業4間銀行合資建設,四行倉庫就是四大銀行的意思。淞滬戰爭爆發后,這座倉庫被征用為第88師師部,其中儲存了大量食物、救護用品及彈藥,墻壁和梁柱還經過了多次加固。
事實
登錄后獲取更多權限
網絡編輯:思考
歡迎分享、點贊與留言。本作品的版權為南方周末或相關著作權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經授權,不得轉載,否則即為侵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