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護野生植物名錄首修幕后

國家林草局稱,多數反饋意見為保護物種的數量太少。反饋意見涉及113科約1000種植物,意見較集中的有蘭科、杜鵑花科、菊科、秋海棠科、景天科等。

有的瀕危蘭科植物生境狹窄,但不受人為直接干擾,未被列入?!斑@些物種,只要環境在它就在,默默關注就好。列入保護,反而有人去找?!?br />
制定入選標準和退出機制,實時更新名錄是業內共識。對此,國家林草局回復稱,修訂周期事宜,將在野生植物保護條例修訂時予以研究確定。

(本文首發于2020年9月3日《南方周末》)

責任編輯:曹海東 助理編輯 溫翠玲

偏愛石灰巖地區、分布比較廣的小葉兜蘭,在《征求意見稿》中新增為國家一級保護植物。 (受訪者供圖/圖)

若有人在大自然里吟唱“我從山中來,帶著蘭花草”,為防止他“言行一致”,你可以回應一句:“路邊的野花你不要采”。

2020年7月9日,21年未更新的《國家重點保護野生植物名錄》(以下簡稱《保護名錄》)終于修訂并公開征求意見(以下簡稱《征求意見稿》)。從公眾熟悉的銀杏到大漠深處的梭梭,從南海諸島的海人樹到北京門頭溝百花山的深裂山葡萄,468種和25類野生植物被列入。

《國家重點保護野生植物名錄》(第一批)于1999年由原國家林業局和農業部制定,分為國家一級和二級保護植物。根據我國野生植物保護條例,采集保護野生植物要申請采集證。一級保護野生植物禁止出售、收購,二級保護野生植物的出售、收購,必須經相關部門批準。違反條例規定,違法所得將被沒收并處罰款。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

修訂可謂千呼萬喚始出來,《征求意見稿》增加了296種和17類,修改和完善了納入原則,被業內認為有進步,但也有遺珠。國家林草局回復南方周末記者,一個月內,農林兩部門收到來自科研院所、高校、政府部門、企業和個人等共計97份反饋意見。8月19日,針對意見,召開了專家研討會,對符合遴選標準的物種予以收錄,對《征求意見稿》進行了修改和完善。

保護名錄修訂是植物保護界的大事。但令人意外的是,相較于《國家重點保護野生動物名錄》的修訂,如穿山甲、江豚等剛剛從二級升為一級保護動物,在公眾甚至不少環保組織眼中,瀕危野生植物的保護都顯得過于陌生。

入圍數量太少,新名單待公布

看到征求意見稿,首都師范大學副教授、植物學博士顧壘的第一反應有點懵:“覆蓋的植物范圍太少,和受威脅的物種數目差很遠?!?/p>

評判的標準,業內普遍參考的是《中國生物多樣性紅色名錄》(以下簡稱《紅色名錄》)?!都t色名錄》列出了1800種極危和瀕危植物,而《征求意見稿》只收錄了468種和25類,不到1/3。

世間萬物,彼此獨立又有聯系。18世紀的瑞典生物學家林奈發明了分類學,萬千物種被劃分到界(如植物界/動物界)、門(如被子/裸子植物門)、綱、目、科、屬、種的類別中去,并有自己的拉丁名。

植株是直立還是匍匐,花是輻射對稱還是左右對稱,葉片有沒有絨毛……遵循細致入微的分類標準,擁有森林、灌叢、草甸、草原、荒漠、濕地等生態系統的中國,野生高等植物(高等植物一般都有根、莖、葉的分化)共計三萬多種,在全球排第三。僅云南省就有超過一萬種高等植物,相當于整個歐洲的數量?;鶖荡?,瀕危植物數目也多。

不止顧壘有如此感受。國家林草局回復南方周末記者亦稱,多數反饋意見為保護物種的數量太少。反饋意見涉及113科約1000種植物,意見較集中的有

登錄后獲取更多權限

立即登錄

網絡編輯:邵小喬

歡迎分享、點贊與留言。本作品的版權為南方周末或相關著作權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經授權,不得轉載,否則即為侵權。

{{ isview_popup.firstLine }}{{ isview_popup.highlight }}

{{ isview_popup.secondLine }}

{{ isview_popup.buttonText }}
午夜宅男在线,中视在线直播,毛片网站在线,福利在线网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