秘密書架 | 影響我成長的三本書
(本文首發于2020年9月3日《南方周末》)
責任編輯:劉小磊
黃仕忠,中山大學中文系教授 ,近著有《書的誘惑》
人的一生可以說是伴隨著閱讀而成長的過程。不過童年、少年所讀的書,已在不知不覺中消化為養分,只有青年時代的閱讀,或許還留下了記憶,記得曾經有那么一些書,對自己影響深遠。
1978年10月,我考上了杭州大學中文系。由于在鄉下時可讀的書不多,基礎薄弱,能跟上課程已是不易,雖然我也想通過閱讀來尋找路徑,卻又不知道哪里是入口。
為我帶來信心的是王力先生編的《古代漢語》。二年級時有同題課程,用這套書做教材。書共四冊,才教兩學期,其實是無法在課堂里一一講解的。我那時有一個樸素的想法,作為中文系學生,古漢語總要懂一點的,所以計劃在課外好好讀一讀。這套書好像并不難讀,它順著年代精選了古文和詩歌,都是文學史上的名篇,由散文而駢文,再韻文,每篇都有簡要而準確的注釋,篇后附有常用語詞,把字的本義、引申義、假借義都說得清楚明白。再之后,還有語法、修辭、音韻以及詩詞格律,舉凡古漢語的基礎知識,都有詳細講解。
我每天用一個下午或晚上讀一篇,先是邊讀原文,邊看注釋,爭取對每個字都有精準的理解,這樣先過一遍;接著只看原文,用記憶中的注釋與理解再捋一遍,然后復核注釋,校正、補充記憶;接著再讀第三、第四遍,直到不看注解也能對每個字作暢順譯解,對意蘊、語感、韻律都有所體會。之后,再記誦所附常用詞,對其義項,先用現代漢語“同義復詞”來釋代,再用方言來印
登錄后獲取更多權限
網絡編輯:吳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