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多過去猶豫不決的事情,現在可以不再猶豫了”
“內循環至少包括5個關鍵詞:統一市場、啟動內需、數字經濟、產業重構、區域洗牌?!?br />
“在這一輪國內市場的構建過程當中,你得讓更多的企業愿意轉移到中西部地區去,實現產業的所謂梯度轉移?!?br />
“到如今這個階段,保護知識產權,絕不僅僅是融入國際規則的需要,也是我國自身發展、產業升級的迫切要求?!?br />
(本文首發于2020年9月3日《南方周末》)
發自:上海
責任編輯:顧策 助理編輯 溫翠玲
“雙循環”正在成為一個熱詞。
數月來,中央多次重申,加快形成以國內大循環為主體、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但究竟應該如何理解雙循環?如何開啟內循環?
南方周末記者就此采訪了中國社會科學院學部委員余永定、中國社科院世經政所研究員徐奇淵、如是金融研究院院長管清友三位學者。
中國社會科學院學部委員、中國金融四十人論壇(CF40)學術顧問余永定。
“雙循環肯定不是‘閉關鎖國’”
南方周末:雙循環理論最早出現的背景是什么?
余永定:三十多年前,時任國家計委經濟研究所副研究員的王建向中央提出了《關于國際大循環經濟發展戰略的構想》,“國際大循環戰略”(即外循環)一般被概括為“兩頭在外,大進大出”?!皟深^在外”指原材料來源于國外,產品銷往國外?!按筮M大出”,按我的理解是指“兩頭在外”的規模。對于“大進大出”的提法,學界是有分歧的。當時有經濟學家提出:實行“兩頭在外,大進大出”的方針,應當慎重。
但該構想很快引發了中央決策者的重視。1979年,中國GDP占全球GDP的比重是1.79%,而中國的GDP總量在全球排11位。到了2008年,中國GDP總量已經大幅提升了。
事后看來,1980年代至2000年代是全球化席卷全球、世界貿易高速發展的時期。如果當時中國沒有把握好時機大力引資、大力開展國際貿易、充分利用國際市場,中國就會失去這一高速發展的戰略機遇期。
南方周末:如何理解內循環與外循環的關系?
余永定:2009年,人民大學賈根良教授撰文指出,“國內經濟大循環戰略是……破解美元霸權和應對外向型經濟發展模式危機的根本性措施”。據我所知,這可能是國內學者首提“國內經濟大循環”的概念。應該說,長期以來關于中國發展戰略、增長模式的討論主要是在技術層面上討論的。國內經濟大循環概念的提出,在某種程度上反映了國內理論界開始從戰略和增長模式的層面上對國際大循環理論的再思考。
國際環境的急劇變化,更加喚起了決策者和思想界對調整以往發展戰略必要性的認識。許多我們過去猶豫不決的事情,現在可以不再猶豫了。
值此戰略調整期,關鍵是掌握好“度”。而掌握好度的關鍵是對一切問題具體問題具體看??斩吹目谔柌坏谑聼o補,只會使我們在不自覺中自毀長城或陷入各種陷阱。
徐奇淵:到2011年11月,以國務院批準《河北沿海地區發展規劃》頒布實施為標志,我國關于沿海地區發展的戰略與政策形成了從南到北的比較完整
登錄后獲取更多權限
網絡編輯: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