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全面推行“社區救助顧問”制度 通過大數據精準識別“沉默的少數”
困難群體陷于貧困、疾病等種種困境,卻因自身能力等原因找不到救助途徑,不懂如何申請救助,這些困難群體獲取幫扶資源的“最后一公里”有望打通。記者從上海市政府新聞辦獲悉,上海市將在全市所有區全面實施“社區救助顧問”制度,同時通過“一網統管”的民生大數據平臺,主動發現、主動救助“沉默的極少數困難群眾”。
據介紹,“社區救助顧問”包括“線上智能顧問”和“線下站點顧問”。線上通過社會救助幫困主體、社會救助資源以及困難對象三方的信息互通共享,幫助困難人群及時對接救助資源?!熬€下站點顧問”則通過電話、微信、上門等多種方式,不定期將救助政策對困難群眾進行宣傳,跟進掌握救助對象的動態信息。截至目前,上海市已設立顧問點195個。
上海市長寧區民政局局長章維介紹, 試點一年多來,長寧區組建了一支超過300人的“社區救助顧問”隊伍,其中既有民政、人社、衛健、教育、殘聯等政府和組織的工作人員,也有第三方公益機構的專業社工,以及熟悉社區情況的居委干部和社區志愿者等。這支從四面八方匯聚而成的隊伍,對140多條救助政策做了梳理,對7000多名救助對象實施了精準評估,共有860多家社會組織(單位)參與其中,150多戶家庭接受了重點救助幫扶。
以“一網統管”建設為統領,上海民政正致力于民政業務“數據?!表椖康慕ㄔO推廣。根據“數據?!苯⑵鸬摹岸嘀乩щy家庭篩查”模型,把家庭困難的成因作為參數,通過經濟需求、身心健康需求、重大變故應對需求等6個方面15個單項指標分值,設置三個級別的家庭困難程度,分值越高,建議“社區救助顧問”等專業人群關注的程度就越高,從而提高了救助的精準性。
在上海徐匯區,運用民生數據,通過“一網統管”的精準救助場景,匯聚了民政、人社、殘聯、醫保等14個條線,1600萬條民生數據,精準識別“沉默的少數”,為家庭和個人打上45類標簽,形成了大民生數據池。
徐匯區民政局局長萬小嵐表示,通過對一項或多項民生體征標簽進行勾選,構建困境家庭致困精算公式,智能發現困難群眾中“沉默的少數”,并通過系統自動派單給社區工作者,把救助政策主動送到居民家中,把救助服務做到百姓開口之前。(總臺央視記者 梁志瑋 洪敏)
網絡編輯: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