瞿駿 歷史的捕風者 | 2019青年力量
他是歷史的捕風者,以扎實的研究,接近風云變幻的近代中國的歷史真實,更憑借敏銳的感知和嚴謹的敘事,描繪復雜的歷史面貌和豐富的時代氛圍。在他的歷史研究和書寫中,你能感受到“澄清天下”的志向和一種綿長、細密的力量
瞿駿領取雪佛蘭2019青年力量獎項
生于1970年代末的新生代歷史學者瞿駿,熏染、受益于華東師范大學厚重的史學傳統,專注于近現代思想文化史和知識分子研究,結合江南地方史,對從晚清到“五四”的社會轉型和風云變幻中,士人、知識分子們在“新知”和“舊學”、“傳統”與“現代”之間的徘徊、搖擺、進退取舍有著獨到、深入的研究。
他著意擺脫過往單一因果的“革命敘事”、“現代化敘事”,以扎實的思想文化史研究結合民間文人的書信、日記,試圖描繪百年中國晦暗不明、充滿吊詭的復雜歷史面貌,接近歷史真實。
在個人學術之外,這位青年學者也是一位口才一流、廣受學生好評的老師。他使得“95一代”感受到歷史如同文學、小說、電影一般的魅力,并嘗試站在另一種文化價值和立場上理解、思考我們的過去和現在。
瞿駿 圖 / 沈煜
人物周刊:用一個詞或一句話形容自己的現狀?
瞿駿:表面貌似光鮮,實則一地雞毛。
人物周刊:對你父母和他們的成長年代,你怎么看?你理解他們嗎?
瞿駿:他們生活在理想與理想破碎并行而共存的年代。在我眼中,他們基本沒有活明白過,但不少人真正“活過”。
人物周刊:對你影響最大的一個人、一本書,或者一部電影?
瞿駿:人為錢穆,書為《三體》。
人物周刊:對我們的下一代,你有什么期待?
瞿駿:生活從來不是越來越好,只能期待下一代不要親歷戰爭。
人物周刊:對你所從事領域的前景怎么看?
瞿駿:歷史學是人工智能時代有大可能幸存的領域。
人物周刊:責任、權利和個人自由,你最看重哪個?
瞿駿:責任。
人物周刊:你珍視自己的哪種品質?最想改進的一個缺點是?
瞿駿:仁厚,懶散。
人物周刊:最不愿意把時間浪費在哪方面?
瞿駿:開會填表。
人物周刊:在時代的前進中,你期待自己充當怎么樣的角色?
瞿駿:冷峻的旁觀者,偶爾的揭示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