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青年力量
歡迎打開這條推送
你現在看到的是我們精心奉上的
南方人物周刊第589期新刊預告
本期的封面講述的是
2019青年力量
青年力量 | 向四面八方走去
“你們所多的是生力,遇見深林,可以辟為平地的,遇見曠野,可以栽種樹木的,遇見沙漠,可以開掘井泉的。”魯迅在雜文《編完寫起》中這樣對青年說。那時流行談論青年,青年各色各樣,“要前進的青年大抵想尋求一個導師,然而我敢說:他們將永遠尋不到。”
導師代表著某種方向和人生途徑,但對此篤定且付諸行動者稀少。付諸行動的人,早就往自己的路上去了,所謂導師,尋不到或許才是幸運。青年前進者,是從混沌的小路來,往未知的大道去。前進者滿懷希望,如樂隊“聲音碎片”在歌里寫的那樣——“沒有方向就去尋找,別的一切都已不重要。”
從創刊舉辦第一屆青年力量至今,我們已經走過了15年,正是青春年少之時。書寫人物故事不僅是我們的職業,更是一種生活方式,觀察和記錄永不停步,為了不讓回望時白茫茫一片。在這片大地上,我們保持真誠與懷疑,體察他人與自己,體察民族的困境和希望。
沿襲往年的傳統,我們今年評選了來自科學、文化、商業、體育、影視、娛樂等不同領域的青年才俊作為青年力量的代表。翻閱他們的文章,我們也感受到一種前進的姿態。他們為青春注入新力量,對創作和探索保持著純粹的喜愛,從不同地方來,往四面八方去。
請他們分享自己的故事,不是為了給人生提供什么確定的答案。青年是一種狀態,是不斷行至此的精神。
不是一步也沒有停下過。有時會在前進的某一刻,生發路漫漫其修遠兮的感慨,對起點、路途和終點產生動搖:在“勢高于道”的現實里,理想主義在何處?如何尋找前進的方向?它關乎個人的生命體驗,又不止于此。
這樣的一刻,曾被這屆青年力量人物之一、批評家張定浩寫進詩里,“一生都在半途而廢”,他寫道。而鼓舞我們前進的力量就在這句詩的下一句——“一生都懷抱熱望”。
科學家 | 細胞圖譜搶跑者郭國驥 “世界領先”背后的日與夜
當全球航天人正為“重返月球”瘋狂時,生命科學的“新登月計劃”也在向縱深推進。上億資金,全球頂尖團隊,匯聚“人類細胞圖譜計劃”。然而一年前,世界第一張哺乳動物細胞圖譜在中國實驗室誕生時,人們不由驚嘆,“一個初出茅廬的年輕教授單挑了整個領域”
學者 | 瞿駿 歷史的捕風者
他著意擺脫過往單一因果的“革命敘事”、“現代化敘事”,以扎實的思想文化史研究結合民間文人的書信、日記,試圖描繪百年中國晦暗不明、充滿吊詭的復雜歷史面貌,接近歷史真實
商業 | 楊臨風 教育改革的商業實踐推動者
他用商業化的手段,技術賦能教育,獲得了投資機構、教育機構和學生的認可。他致力于改變傳統的學習方式,極大規模地促進了教育公平
體育 | 楊揚 我是奧林匹克精神的信奉者
“體育不應該只是輸和贏!我們不能夠只為一個結果勝利去歡呼,我們應該為更多的體育精神去感動!”
導演 | 韓延 冒險結束后的第一年
《動物世界》的“冒險”某種程度上刺激了他發現問題,劇作、人物、剪輯手法……這反而是好的、屬于青年的狀態,他特別擔心自己有一天“不知道它哪不好、看不出問題”
演員 | 章宇 我選擇了一門非常偉大的藝術
《我不是藥神》里的“黃毛”、《無名之輩》里的“眼鏡”:2018年,一名36歲的演員在大銀幕奉獻了兩個悲情、復雜、在困境中掙扎的角色。他的演技令人贊嘆,他卻說自己只是“撿了角色的便宜,沾了電影的高光”
演員 | 譚卓 不能妄想耍小聰明或者走捷徑
從電影《暴裂無聲》 《我不是藥神》,到電視劇《延禧攻略》;從話劇《如夢之夢》,到藝術作品《明日早朝》:過去一年,她的身影活躍在各類舞臺上
歌手 | 聲入人心男團 小眾音樂破壁
2018年秋冬之交,美聲以可觸碰的方式進入日常生活,他們也成為極具潛力的明日之星
作家 | 張定浩 對自己寫下的每一個字負責
十多年來,這位新銳批評家以初生牛犢的懵懂、敏銳和直率,把刀鋒對準當代文壇業已功成名就的大佬——余華、蘇童、格非、閻連科、馬原等人,直擊他們近年新作中的軟肋與“命門”,以及這些粗糙、悖離真實生活和劣質類型化背后的懶惰、迎合與投機心理
作家 | 任曉雯 生命的更新從來都在路上
2018年,長篇小說《好人宋沒用》獲獎無數,她成名前的經歷也被一點點扒了出來。若不是對著記者回憶,那些肆意叛逆的青春,賣茶葉、當電視主持的履歷,也早已是舊辰光,被她壓在箱底
藝術家 | 郝量 做藝術的“脫網之魚”
他堅持以傳統絹本為材質,受董其昌畫論和西方現代主義浸染,有為藝術史恢復本真面貌的使命感。一本志怪筆記,一捆瘦竹,一塊古玉,一個似乎被時光“腐蝕”的私家園林,都可能成為他創作的緣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