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乘風破浪》終局:船到橋頭果然沉
姐姐都是好姐姐,節目越走越尬咋回事?
本文首發于南方人物周刊
《乘風破浪的姐姐》公演第二場,節目尚在風口浪尖,同事小群循例討論當期表演。年輕的同事說完姐姐們又美又颯,一位40+的同事嘆了口氣,幽幽說:“你看她們滿地摸爬滾打裝貓咪,我一想到四五十歲了還要在地上爬,就覺得特別心酸?!?/p>
在一片贊美、觀眾狂歡中,我第一次聽到了另一面的聲音,而這個聲音來自一名同年齡段的姐姐。節目無法調和的矛盾在這時已經初步顯現:把女明星和女團融合在一起,二者具有天然的矛盾。
大部分女團都是資本在消費青春,青春允許犯錯,可以有缺點,可能一身都是漏洞,卻也有強烈的成長性。她們被貼滿人設,被磨滅個性,帶著同樣弧度的笑容,唱歌跑著同樣的調,跳舞恨不得手腳揮動的角度如尺子量過。她們的生活充斥著重復機械的訓練、不算頂尖的唱跳、動人但廉價的眼淚,有些時候還散發著“我努努力也可以活成這樣呢”的迷惑性。作為一個公司的商業產品,從某種程度上講,女團是對青春女性的物化。
女明星呢?單說節目中的姐姐們,雖不是行業top,至少也有拿得出手的作品。明星原本就意味著可望而不可即,代表對美好甚至完美的幻想集合。有一定經歷的女明星,所負載的期待比新人更多一層,你披荊斬棘、你洗盡鉛華,你得到過失去過,不管你現
登錄后獲取更多權限
網絡編輯:梁淑怡
歡迎分享、點贊與留言。本作品的版權為南方周末或相關著作權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經授權,不得轉載,否則即為侵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