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橋評張惠雯《在南方》| “融入主流”之后
張惠雯的風格,有點像約翰·契弗。只不過一個是寫普通美國人,一個是寫普通美國華人。她看過不少經典作品,起點頗高,作品不靠迎合與獵奇取勝,而是穩扎穩打地寫中產華人的生活。
責任編輯:劉小磊
2020年9月4日上午,第五屆華僑華人“中山文學獎”線上頒獎儀式在廣東中山舉行,獲獎者之一是張惠雯,其獲獎作品是《在南方》(北京十月文藝出版社,2018)。評委們對她和作品的評價是:“張惠雯是近年來令人矚目的海外華文作家,她對情緒的精準把握和對場景的精確書寫讓人過目難忘。幾近完美的小說技術,使得她的小說具有教科書般的示范意義,也讓她成為一個讓人尊敬的小說家?!对谀戏健肥珍浟藦埢蓥?1個具有美國南方生活背景的短篇小說,展現了移民生活的多個側面,這是一部開放的、具有國際意識的優秀作品?!?
海外華人,帶著各自出國年代的鮮明印跡,闖蕩海外的江湖。如北島所言,中文是大家唯一的行李。脫離了母語文化,大家就如同文化活化石。如今網絡發達,接觸國內信息不難,但多通過文字閱讀,渠道有限,缺乏電視、電臺的立體轟炸,后來發生的事,涌現的人,流行的歌,都漸漸陌生。有人說起來,也覺得是霧里看花。在海外辦個家宴,一唱卡拉OK, 就基本上可以判斷出什么人什么時候出的國,誤差不超過三五年。
作家們也層次分明,有深刻的時代烙印。來自大陸的作家中,最早流行的是老一代充滿傷痕的回憶,尤其是“文革”和政治運動的紅色回憶,這包括嚴歌苓。它們也符合西方世界對于中國的想象,所以這類作品不少。多了也就成了大路貨,無論是出中文還是英文作品,讀起來都是類似的味道。然后,我們看到一些《北京人在紐約》電視里所描
登錄后獲取更多權限
網絡編輯:梁淑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