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手記 | 我們最好默默無聞

這是一個怪圈,一方面任何創作者都希望傳播,希望自己的作品能被更多人看到,希望閱讀數十萬加、百萬加,但另一方面,更多的讀者,永遠意味著更多的審視、更多元復雜的觀點碰撞。這種給更多人帶來痛感的觀念撕裂,并不起之于疫情,卻隨著疫情以及后疫情時代的國際社會變局,被放至最大,思考迅速被情緒取代。有時候人們甚至來不及真正讀完并理解那些觀點,就已經選擇了擁護或憤怒:你站在這里,我站在那里,所以你我就是敵人?;蛘咚麄冋驹谶@里,那我也要站在這里……這似乎是比疫情更讓人擔憂的文化處境。

(本文首發于《南方人物周刊》2020年第25期)

(相關文章:《劉小東:直到目前,紐約疫情我全程在場 | 封面人物》首發于《南方人物周刊》2020年第24期)

劉小東的稿件在微信上刊發之后,我和小東老師隔著重洋,數文章底下的閱讀數。破萬了,破三萬了,破六萬了……每過一個節點都奔走以告。以前我從沒這么在意過閱讀數量,這次也被小東老師帶著關注起文章下面那個隨時變化著的數值來。

疫情期間,劉小東在紐約新開了Instagram,他每天在上面發自己畫的小水彩,也會細數下面的留言點贊數。網友可不管LIUXIAODONG有沒有名氣,圖好,點贊數才高;圖不好,“他們

登錄后獲取更多權限

立即登錄

網絡編輯:亞純

歡迎分享、點贊與留言。本作品的版權為南方周末或相關著作權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經授權,不得轉載,否則即為侵權。

{{ isview_popup.firstLine }}{{ isview_popup.highlight }}

{{ isview_popup.secondLine }}

{{ isview_popup.buttonText }}
午夜宅男在线,中视在线直播,毛片网站在线,福利在线网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