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想錄》“享受”到的特別“待遇”  巴金研究會副秘書長周立民披露背后的故事

”當時有人聲色俱厲地說:周揚、夏衍、巴金是三個自由化頭子。還有地位更高的老革命公開在中央黨校罵:“那個姓巴的最壞……”在當時足以讓人惶惶不安。

責任編輯:朱又可 實習生 陳伊瑋 鞏一璇

“文革”后,巴金發表的第一篇文章是1977年5月25日刊登在《文匯報》上的《一封信》。

巴金的老朋友潘際坰被派到香港《大公報》編副刊,他托黃裳向巴金約稿,正好當時社會上對日本電影《望鄉》議論紛紛,批評聲一片,巴金恰恰看過這部電影,認為影片不錯,就于1978年11月30日晚上寫了篇文章,這就是《隨想錄》中的第一篇《談〈望鄉〉》。后來巴金覺得有很多想法需要表達,就在《大公報》上開設一個專欄,一篇篇寫下去,一共寫了150篇。

今年10月16日,南方周末記者走訪巴金故居,巴金研究會副秘書長周立民披露了鮮為人知的《隨想錄》的故事——

“那個姓巴的最壞”
經常聽到有人說,《隨想錄》被捧得太高了。它不但沒被“捧”,還不斷挨批呢!很長的一段時間里,這就是個不合時宜的作品,巴金自己就說:“絕沒有想到《隨想錄》在《大公報》上連載不到十幾篇,就有各種各類嘰嘰喳喳傳到我的耳里。有人揚言我在香港發表文章犯了錯誤;朋友從北京來信說是上海要對我進行批評;還有人在某種場合宣傳我堅持‘不同政見’……”當時有人聲色俱厲地說:周揚、夏衍、巴金是三個自由化頭子。還有地位更高的老革命公開在中央黨校罵:“那個姓巴的最壞……”在當時足以讓人惶惶不安。

他的朋友們也為他擔心,勸他不要寫了。也有高官勸他“安度晚年”,黃裳先生《關于巴金的事情》一文中還寫到這樣的事情:“有一天正在他的病房里坐著時,有一位‘大人物’推門而入了。他是來探病的,交換了幾句普通的問答以后,大人物說,‘我

登錄后獲取更多權限

立即登錄

網絡編輯:莫希

歡迎分享、點贊與留言。本作品的版權為南方周末或相關著作權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經授權,不得轉載,否則即為侵權。

{{ isview_popup.firstLine }}{{ isview_popup.highlight }}

{{ isview_popup.secondLine }}

{{ isview_popup.buttonText }}
午夜宅男在线,中视在线直播,毛片网站在线,福利在线网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