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祖宗留下的房子,被人搶走了”

“陳家大屋的炊煙百年不熄,一直延續到現在?!边@座全國重點文保單位,走出了影響中國近現代政治、歷史學界的“陳門五杰”,其中最為公眾所熟知的便是國學大家陳寅恪。

陳豐貴驕傲中難掩失落,近十余年的開發,陳氏后裔搬出了祖宅,而又遭遇二次搬遷?!笆潜黄鹊?。一是補償款給得太低,另外用了‘流氓’手段?!?br />
陳小安解釋,拆遷安置堅持“四個滿意”原則,安置補償會按照規定標準執行,只會給村民帶來好處,“老百姓只會在這個上面收益,只會賺錢”。

“陳家大屋項目,號稱是要弘揚書香文化、人文精神,但是開發過程與陳家大屋代表的文化、精神是背道而馳?!?br />
(本文首發于2020年9月10日《南方周末》)

發自:江西修水

責任編輯:何海寧

陳家大屋前方是一片稻田,兩百余年間滄海桑田,這里的炊煙一直沒有中斷。 (南方周末記者 李在磊/圖)

陳豐貴死活想不通,就是因為家族史上出過數位高官名家,自己不僅沒沾到光,而且祖祖輩輩的世居祖宅,硬生生就被“奪”走了。

他是江西省修水縣寧州鎮竹塅村的村民,他所言的祖宅,是在當地乃至全國學界都赫赫有名的“陳家大屋”,2013年被列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這所具有兩百多年歷史的典型徽派建筑,走出了影響中國近現代政治、歷史學界的“陳門五杰”,其中,最為公眾所熟知的便是國學大家陳寅恪。

2020年8月29日,當南方周末記者來到這個村子時,陳家大屋已被挖掘機、攪拌機重重包圍。雕梁畫棟、馬墻高聳,背靠綠丘矗立,原本深幽的古宅一片喧囂,唯余嵌在白墻之上的牌匾默默駐守。

投資8000萬元,未來這里將建成陳門五杰故里文化旅游項目,成為修水的“文化名片”。原本一樁促進當地旅游發展的美事,但在村民和陳寅恪研究者看來,項目建設過程卻“有辱斯文”。

“老祖宗留下的房子,被人搶走了?!标愗S貴驕傲中難掩失落,近十余年的開發,陳氏后裔搬出了祖宅,而又遭遇二次搬遷?!笆潜黄鹊?。一是補償款給得太低,另外用了‘流氓’手段?!?/p>

“開發過程當中,征地拆遷、補償會按照程序,合法合規進行?!毙匏h文化廣電新聞出版旅游局相關負責人對南方周末記者說,該縣通過景區打造,擦亮文化名片,將帶動老百姓脫貧致富。

站在陳家大屋門口,村民謝小榮指著不遠處一棟樓房說,自家房產也被征收,只能借宿他處。他身后,一副貼在大屋正門的對聯恰好將其身形團團框?。骸傍P鳴精神思想,已成百代楷模;竹蔭人品學問,養就一門清風?!?/p>

兩百年炊煙,被人為中斷

這是一座四進宅院,第一個院落辟有祠堂,香火延續至今。四五年前,四個院子里仍生活著8戶陳氏后裔。

8戶家庭各自生活,但祠堂自始至終為公用。他們注重祭祖、掃墓,敬畏墳山屋場。修水縣“恪”字輩的陳姓族親,仍有近百人,更世迭代輩分依舊分明。仍生活在竹塅村的陳氏雖然只是普通村民,但“耕讀傳家”的基因深入骨髓。

陳家大屋的銘牌介紹:清雍正八年(1730年),陳公元同何、邱兩姓親戚響應朝廷“招民墾荒”的號召,從福建來到修水縣落戶,以種茶為業。陳公元育有四子,其中,長子陳克繩為陳寶箴的祖父。

如今,這個位于江西省西北部的九江市下轄縣,在2020年4月宣布退出貧困縣序列。除了“陳門五杰”,亦是北宋名家黃庭堅的故鄉,同時也是著名的革命老區。

乾隆年間,陳公元率領四個兒子,在如今

登錄后獲取更多權限

立即登錄

網絡編輯:汪亞純

歡迎分享、點贊與留言。本作品的版權為南方周末或相關著作權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經授權,不得轉載,否則即為侵權。

{{ isview_popup.firstLine }}{{ isview_popup.highlight }}

{{ isview_popup.secondLine }}

{{ isview_popup.buttonText }}
午夜宅男在线,中视在线直播,毛片网站在线,福利在线网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