誰來守護你,中國寶藏
(本文首發于2020年9月10日《南方周末》)
發自:湖南長沙、雙峰
責任編輯:邢人儼
2018年10月16日,河南省洛陽市西工區一西漢大墓出土,圖為主墓室內的文物。
北京市延慶區,八達嶺長城所在地,全區將近60%的面積都是長城的保護范圍和建控地帶,比香港和澳門加起來還大。
延慶區文物管理所所長于海寬,是最熟悉這片長城的人之一。他日常打交道的當地老百姓,卻不夠了解長城,時常將自家的房屋擴建到長城的“地盤”(注:保護范圍或建控地帶)里。
老百姓私人建房,不需要報規委,只報到鎮政府就可以獲批,而鄉鎮并不掌握準確的長城保護范圍,導致誤建時有發生。延慶所只有八名專業崗編制人員,179.2公里的長城,他們根本顧不過來,于海寬感嘆:“我們連(長城的)風貌都控制不了?!?/p>
延慶原本需要大量志愿者,但卻連管理和培訓志愿者的人都抽調不出來。在長城做考古發掘,迫切需要復核長城資源,涉及方志、史書的查閱,這方面人才也是延慶所急缺的。
即便進行考古挖掘,延慶文管所也沒有人力做后續的研究。1980年代,于海寬的同事在延慶挖掘了山戎文化墓葬,相關出土文物已經在庫房里躺了三十多年,一直沒有研究。而沒有考古報告,就無法申報長城的保護、修繕和加固方案。
目前延慶文管所共有18個編制,其中歷史、文博專業背景的只有兩人。盡管他們需要“各種專業人才”,卻仍難招到人,于海寬對南方周末記者說:“這是個尷尬的問題?!?/p>
目前,全國不可移動文物多達約77萬處,市縣級文物保護力量卻在大幅減少。2020年全國“兩會”前夕,全國政協委員、南京大學文化與自然遺產研究所所長賀云翱到多個省市對此進行調研,注意到很多市縣級的文物行政機構和編制被撤并整合,他在接受媒體采訪時曾反復提及:“市縣級文物保護管理壓力很大?!?/p>
2017年6月21日,鄭州“新鄭鄭國三號車馬坑公眾考古”現場,經過130余天的考古發掘,兩千四百多年前的馬車陸續出土。
老化的隊伍,難招的新人
湖南衡陽博物館館長彭麗今年43歲,一度是全館最年輕的人,她上面的所有相關人員都是五十多歲。她來博物館11年,每年都向上級打報告,要求招新。2020年,終于得償所愿——這也是衡陽博物館1973年建館以來首次正式對外招新。
劉建國是內蒙古清水河縣文管所所長,全所在編5人,有2人即將退休,最年輕的也將近四十歲了。
喻旌旗干了二十多年文物工作,他所在的湖南省長沙市望城區文旅廣體局文物二科,目前基本上都是他的同齡人,全科最年輕的40歲,只有兩個人能熟練操作電腦,至于當今考古工作者常用的制圖軟件CAD,他們都不會用,只有喻旌旗能看懂。
從延慶文管所開車到北京天安門大約100公里,所里不提供職工宿舍,工資比當地其他單位還略低一些,因為屬于非規范單位,考古工作者無法領取除工資之外的所有補貼。
古建筑修復保護設計專家、湖南大學建筑學院教授柳肅從教二十多年來培養了上百名研究生,只有兩名畢業后進了文物部門,其中一個女生畢業后先去了湖南省設計院,后來,交了違約金,再考入廣東省文物局。另一個在2020年考上北方某文物部門——全國只招一人的崗位。
柳肅的研究生畢業后大多去了設計單位和房地產公司。他估算,設計單位年薪至少8萬-10萬,房地產公司高的可以達到七八十萬。但那邊基本用不上他們的專業知識,是去搞新中式裝修和仿古建筑,而文物局年薪僅在5萬元以內。
衡陽博物館則沒錢招“合同工”。彭麗對南方周末記者說:“外聘人員的工資要從免費開放經費里面支出,免費開放的經費是有限的,如果全都用于外界人員的招聘,我們的活動、研學或者展覽的質量就會降低,沒錢怎么做事?”
曾國藩故里管理處文物管理所,地處湖南省雙峰縣荷葉鎮,距縣城車程近40公里。2018年
登錄后獲取更多權限
網絡編輯:周凡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