秘密書架 | 個人讀書史的最初頁面
(本文首發于2020年9月10日《南方周末》)
責任編輯:劉小磊
王子今,中國人民大學國學院教授 ,近著有《秦漢兒童的世界》等。
對于我們這一代人來說,讀自己的書,生成自己的思想,是比較晚的事?,F在回想,1967年到1968年,中學“文革”狂潮之后在家“逍遙”到插隊農村之前這個時段,深感到知識饑渴并且瘋狂填補,這大概可以說是我們人生中讀書的搶種搶收季節。社會秩序大亂,各單位圖書館藏書流散民間。多有青少年因此接觸不少中外文學名著。特別是外國名家作品,在高爾基、馬雅可夫斯基之外,通常被認作封資修中“資”和“修”的作品,在大批判最狂熱的時候,卻得到最廣泛的民間流傳。歷史上應當也有類似的文化現象。當時大約多數所涉獵的圖書,都與自己后來從事的專業研究沒有直接關系。因公家圖書館管理制度破壞得到的書籍,對后來的學術生涯有直接意義的,有《資治通鑒》第1冊第2冊,還有一本《說文解字》。從發小張彬彬家借到王利器輯錄《歷代笑話集》,是讀得非常高興的書。
對于自己家里的書,閱讀還是最為認真的。如果要談對自己影響最大的書籍,首先要說到母親買的人民文學出版社19
登錄后獲取更多權限
網絡編輯:劉小珊
歡迎分享、點贊與留言。本作品的版權為南方周末或相關著作權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經授權,不得轉載,否則即為侵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