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齋與課堂,冷暖相通
今日中國大學諸多弊端,是科研地位比教學高所致?其實,大學是一個社會中“高級知識”的保護力量。
責任編輯:蔡軍劍
今日中國大學諸多弊端,是科研地位比教學高所致?其實,大學是一個社會中“高級知識”的保護力量。寂寞的書齋和不寂寞的課堂冷暖相通,學術得以在智識對流中萌發長大,才可為我們的社會回饋最動人的希望
大學里科研和教學本是相輔相成,但近年在中國似有不能兩立之勢。一方面,各學校都存在“名牌教授”(其實有些也沒那么“名牌”)不給本科生開課的情形,另一方面,在與個人待遇直接掛鉤的職稱評定體系中,科研又是最核心的競爭力。有些講課效果極好、深受學生喜愛而科研成果不足的老師就非常吃虧,長期“沉淪下僚”,甚至以講師“致仕”,令人嘆息。不少輿論大約正是有鑒于此,提出大學老師也是老師,應以教學為首務的觀點。其意在糾偏,旗號正大,似乎也頗合邏輯,極具說服力。
不過,講課好不好,實無統一標準。前次拙文《讓“聽
登錄后獲取更多權限
歡迎分享、點贊與留言。本作品的版權為南方周末或相關著作權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經授權,不得轉載,否則即為侵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