諾蘭全面升級的智力游戲,你接得住嗎?
《信條》的復雜時空觀,使其難解程度即便較之《記憶碎片》和《盜夢空間》也有了指數級增長。
(本文首發于《南方人物周刊》2020年第27期)
責任編輯:楊靜茹
每當克里斯托弗·諾蘭有新片要面世,作為一介普通觀眾的筆者,心情就開始既期待又擔憂。期待的原因自然不必多說:身為當下最炙手可熱的好萊塢導演,諾蘭的電影總能把敘事與視覺奇觀的可能性推向極限;擔憂的原因,則有些難以啟齒:由于諾蘭電影太過燒腦,我總會擔心他的新作會把我燒得七竅生煙。而如果大腦沒有被諾蘭烤焦,又有下一個測驗環節在等待著我:諾蘭在影片中設置的種種障眼法和隱藏的種種細節,我究竟識破了多少,又發現了多少?
以上種種特質,讓諾蘭的電影成了一張張測驗智力的試卷,對其有興趣的觀眾,會拿出自己封存已久的放大鏡和強光手電,在社交網絡中展開尋寶與解謎行動,并與同儕們激烈競爭。只不過這一次,諾蘭給出的試卷難到了幾乎不可破解的程度。他的《信條》借助熱力學與量子物理定律,打造出一個正行時間與逆行時間并存不悖的奇異世界,面對這個世界,你只有兩個選擇:要么對其中的每個細節打破砂鍋問到底,要么因為失去興趣而放棄它的全部。這其中沒有中間地帶。
登錄后獲取更多權限
網絡編輯:思考
歡迎分享、點贊與留言。本作品的版權為南方周末或相關著作權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經授權,不得轉載,否則即為侵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