圍觀中國(081030)

最近連番出臺的宏觀政策,似有頭疼醫頭之弊,部分政策,如救房市之類,更是難逃特殊利益綁架之譏。在此艱難時刻,龐大的財力尤其應該傾向最需公共支持的醫療、教育等部門,一穩經濟,二收人心。

責任編輯:史哲

中國如何幫助自己才能幫助世界?
◆美國《紐約時報》,10月26日,社論
在所有發達國家和相當一部分新興國家的經濟都處在衰退邊緣的時候,中國的決策無疑將會影響世界上幾乎所有的人。但是,盡管中國經濟規模在過去30年里增長了13倍,其增長卻過度依賴出口和投資。居民消費現在只占中國經濟的1/3左右,比例之低,世所罕見。

在此背景之下,中國政府近來的宏觀政策就顯得頗為有趣了。一方面,政府出手救助房市,其本意是拉動國內消費。用意不能說不好。但是在中國的醫療、社保、教育等體系幾乎信用破產,民眾不得不大量儲蓄以防任何不測和剛性支出的時候,單靠財稅政策來救房市能否收效,誠屬可疑。另一方面,中國政府大規模重拾出口退稅政策,冀以此保持一定的經濟增長速度和就業密度。但是,發達國家市場在未來相當時期的萎縮已經是不可改變的趨勢,中國此舉只能是在一個日漸縮小的蛋糕中盡力求得一個大一點的份額而已,顯然并不具備戰略意義。

因此,中國的務本之法還是要傾政府財力和社會努力共同構建一個

登錄后獲取更多權限

立即登錄

歡迎分享、點贊與留言。本作品的版權為南方周末或相關著作權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經授權,不得轉載,否則即為侵權。

{{ isview_popup.firstLine }}{{ isview_popup.highlight }}

{{ isview_popup.secondLine }}

{{ isview_popup.buttonText }}
午夜宅男在线,中视在线直播,毛片网站在线,福利在线网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