望之儼然,即之也溫

對于編輯來說,工作中最快樂的事莫過于發現一部好書稿、一位好作者,以及書出版后得到好的反響、作者成了知交。對于我工作的上海古籍出版社和我來說,已故的羅宗強先生(1931—2020)和他的著作《隋唐五代文學思想史》就是這樣的好作者和好書。

(本文首發于2020年9月17日《南方周末》)

責任編輯:劉小磊

羅宗強先生(1932-2020)

《隋唐五代文學思想史》

出版前后

記不得是什么時候、什么場合第一次見到羅宗強先生的,但知道他的名字、讀他的著作很早。1983年9月,我開始隨王水照先生研讀唐宋文學,有了研究生助學金,像貧兒暴富似的,開始買我曾經想讀想藏的書,其中就有羅宗強的處女作《李杜論略》。該書1980年由內蒙古人民出版社出版,我買的是1982年第二次印刷的版本。這部不到20萬字的著作是撥亂反正后第一部全面客觀地比較李白與杜甫的專著,表現出作者對李白、杜甫作品的深刻領悟,其中“李白與杜甫文學思想之比較”已是作者首開文學思想史研究之先河的牛刀小試。

1986年7月,我研究生畢業后到上海古籍出版社工作,不久就讀到了次月本社出版的羅著《隋唐五代文學思想史》,當時并沒有意識到這本35萬字的書開拓了中國文學史研究的一個新領域。在學界對這本書已有定評的今天,有必要回顧這本書的出版經過。

據羅宗強在這本書的后記中所述,他在1982年完成這本書的初稿,而起念則在1979年。寫這本書的由來是,他“有感于我國古代文論中一些基本概念的內涵和外延都不易確切理解,便想來做一點釋義的工作,考其原始,釋其內涵,辨其演變。于是選了二十來個常用的概念,如興寄、興象、意象、意境、氣、風骨、勢、體、調、神韻等等,多方收集資料,仔細辨認思索。但深入下去之后,便發現這實在是一件不自量力的工作。其中遇到的一個問題,就是這些基本概念的產生,都和一定時期的創作風貌、文學思想潮流有關。不弄清文學創作的歷史發展,不弄清文學思想潮流的演變,就不可能確切解釋這些基本概念為什么產生以及它們產生的最初含義是什么。因此,只好中止了這一工作,而同時卻動了先來搞文學思想史的念頭。這又是一件很吃力的工作,只好從比較熟悉的隋唐五代開始”。

1982年3月28日,羅宗強致信上海古籍出版社副總編輯汪賢度(1930—2017),信中說:“賜示多所鼓勵,至為感謝。拙著《隋唐五代文學思想史》正在撰寫過程中,殊無把握,蒙關心,并囑完稿后送貴社,更覺不安,故遲遲未奉復。撰《中國古代文學思想史》,為愚思慮再三之后之選題,有生之年,當努力完成此一選題,更無力他顧。而工程甚大,故擬分階段進行。第一冊即為《隋唐五代文學思想史》,現已至由盛而中轉折時期,觀點大抵與他人異,蓋或亦因著眼點在文學思想之發展,而不在某一人上,出發點不同,評價亦異之故。此冊明年上半年當可脫稿。脫稿之后,當奉上求教,非敢望一稿成功,意在求得教正,以便修改而已。屆時如或尚有可取之處,而蒙接受出版,則當大出所望也。明年下半年當轉入魏晉六朝文學思想史之撰寫。此段甚為重要,而愚于此段比較熟識,可能會較順利些。將來費力之處,當在先秦兩漢部分。但此是后話,屆時再說吧?!蓖糍t度1958年從北京大學中文系畢業后進入中華書局上海編輯所(上海古籍出版社前身),一直從事編輯工作,當時分管以古典文學典籍整理出版為主的第一編輯

登錄后獲取更多權限

立即登錄

網絡編輯:汪亞純

歡迎分享、點贊與留言。本作品的版權為南方周末或相關著作權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經授權,不得轉載,否則即為侵權。

{{ isview_popup.firstLine }}{{ isview_popup.highlight }}

{{ isview_popup.secondLine }}

{{ isview_popup.buttonText }}
午夜宅男在线,中视在线直播,毛片网站在线,福利在线网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