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家
(本文首發于2020年9月17日《南方周末》)
責任編輯:朱又可
在一個家庭里面,各個成員彼此息息相關。
新老師來教新班級,最愛出題目教學生寫“我的家”,大概他想用這個辦法知道每個學生的家庭背景。對我們的小朋友來說,家是最熟悉的地方,最熟悉的地方最容易寫,也最難寫好。
什么是“家”?看字形,家是一座房子,上面寶蓋頭,屋頂。那就先寫你住的地方吧,是城市?是鄉下?是樓房?是平房?老房子屋頂鋪瓦,屋檐低,墻壁厚,窗子小,日光月光射進來的不多,住在里面覺得很安穩;新房子用新的建筑材料,外形比較玲瓏,覺得房子里面也比較寬大。如果房子新,屋子里的家具也新,“新”是有氣味的,你要用嗅覺。新建的公寓幾十家幾百家連在一起,整整齊齊如一座軍營,墻壁一樣,門窗一樣,連門口種的樹都一樣,可是你覺得你的家跟人家不一樣,老遠就能分辨出來,你也要用視覺。
還有,“家”是人口的一個單位,夫婦兩人帶著孩子共同居住叫做家,那就再寫你的父母吧,再寫你的兄弟姐妹吧,如果祖父母健在,把老人家也寫進來吧。父母的職業,兄弟姐妹讀的學校,材料很多,
登錄后獲取更多權限
網絡編輯:汪亞純
歡迎分享、點贊與留言。本作品的版權為南方周末或相關著作權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經授權,不得轉載,否則即為侵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