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條》:審美疲勞之后
“說實話,《信條》最驚人的地方,可能恰恰是那熊熊燃燒的預算?!薄都~約時報》一位資深影評人不無苛刻地說。
(本文首發于2020年9月17日《南方周末》)
責任編輯:劉悠翔
電影《信條》中,富人們在“自由港”通過藝術品交易洗錢 ,這個故事有現實原型 。
初看諾蘭新片《信條》,你很可能會“看不懂”,甚至會懷疑自己的智力水平,認為自己“看不懂”。過去20年,諾蘭成功為自己的電影貼上了“燒腦”的標簽,并樂此不疲地與觀眾玩一場場智力競賽。
比如2010年的《盜夢空間》,諾蘭將一貫擅長的“時間”主題與“夢境”相結合,造夢師進入他人夢境,從他人潛意識中盜取機密,并修改他人夢境。這樣的設定令人著迷,又通過四層“夢中夢”嵌套結構,循序漸進拆解故事,以一種“學徒模式”,引領觀眾和角色一起,靠近真相。
比起《盜夢空間》,《信條》的場景更加奢華。這部造價超過兩億美金的商業巨制,有許多令人眼花繚亂的奇觀:伴隨隆隆的配樂,汽車在高速公路上上演刺激的倒車追逐戲,翻轉的汽車倒回,爆炸反沖,被炸成碎片的建筑物瞬間恢復原狀。大海上航行著超級豪華的游艇,有6個甲板和一個直升機停機坪,攝制組還在豪華游艇背面安置了火箭發射器,以服務劇情需要。你還會看到飛機撞向倉庫、燃起熊熊大火、瞬間爆炸的震撼場面。那可不是飛機模型或者電腦特效,而是一架真正的、已經退役的波音747大型噴氣式客機,征用它之前,劇組對它進行大修,包括更換制動系統。諾蘭帶領團隊輾轉三大洲、七個國家拍攝取景,其地域跨
登錄后獲取更多權限
網絡編輯:奎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