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明解碼 | 一個母題之下的百變木蘭
安徒生筆下,中國皇宮里的宮女們喝著咖啡,可以和朝臣一起活動,這是歐洲“中國風”展示出來的中國
(本文首發于2020年9月17日《南方周末》)
責任編輯:陳斌
木蘭故事除了女扮男裝替父從軍這個母題之外,別的元素是大可根據時代需要不停變化的。
“你大概知道,在中國,皇帝是一個中國人,他周圍的人也是中國人。這故事是許多年以前發生的。這位皇帝的宮殿是世界上最華麗的……”這是安徒生的童話《夜鶯》的開頭,看得出,童話對中國并無惡意,但和真實的中國沒什么關系。
看真人版《花木蘭》電影,很自然就想起了這個童話。安徒生筆下,中國皇宮里的宮女們喝著咖啡,可以和朝臣一起活動。這是歐洲“中國風”展示出來的中國。幾百年過去了,西方人對中國的想象,還真是有驚人的穩定性。
但是,過多指責電影的細節不符合中國的歷史,比如說花木蘭的故事是北魏的,電影里哪些地方不符合北魏的時代特征,這就沒必要,更不厚道?!吘?,中國人自己講述木蘭故事時,也從來不講究這個,處理木蘭的信息時,往往非常隨意。
有研究者搜集整理過有關
登錄后獲取更多權限
網絡編輯:邵小喬
歡迎分享、點贊與留言。本作品的版權為南方周末或相關著作權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經授權,不得轉載,否則即為侵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