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瓴創始人張磊:做難而正確的事,而不是別人都做的事
在受疫情影響的今天,如何堅守自己的價值?在應對外部不確定性的同時,如何找到內心的秩序?由湛廬策劃出版的高瓴創始人兼首席執行官張磊的首部著作《價值》,就是對這一議題的探索。
值此新書發布之際,9月14日晚8點,高瓴創始人兼首席執行官張磊約了一些老朋友——海底撈董事長張勇、奇績創壇創始人陸奇、斑馬資本聯合創始人及合伙人莊辰超,以及國儀量子公司CEO賀羽進行了一場“創業者”之間的“價值”對話。在這場90分鐘的直播中,5位“創業者”的談話吸引了超過580萬人觀看。
“危機是照妖鏡,能測出你能不能堅守自己的價值”
在受疫情影響的今天,如何堅守自己的價值?直播中,張磊舉例說,今年2月,疫情還相當嚴重的時候,我們有一位CEO給我打電話。他跟我說,你不是跟我們說兩個法則,第一,要永遠在游戲里活下去;第二,記住第一條。那我決定向董事會提議,所有員工的年終獎(本來打算過完年發的)都不發了,我們管理層更是要帶頭減薪,所有人減30%。
他談到,我第一反應,實話說作為股東還挺感動的,畢竟他還想著大家的利益。但我第二反應是這不對,如果你這樣做,你就失去了你的誠信。你很艱苦,股東很艱苦,但你的員工更艱苦,他們過去一年苦苦奮斗,你對他們應該誠信。然后我就問他,你為什么打算這樣做?他說因為其他競爭對手都這么做。我就說,那不對,你要做難而正確的事,而不是別人都做的事。
為此,2月底,張磊還在在zoom上搞了一個CEO線上大會。他跟大家說,第一件事,保證所有員工的安全;第二件事,活下來,盤點什么是重要的事,什么是急的事;第三件事,在茍且當下的同時,還是要有未來、有詩和遠方??梢耘粋€愿望清單:問問自己你最想干的事是什么,你最想收購的店是什么,你最想雇的人才是什么,你最要堅持的價值觀是什么?
他解釋,我說價值觀就是你說過的話,就是對你的員工要有誠信。我也專門用這個例子來跟大家講,高管團隊可以自覺減薪,但是所有的員工,一個不能減,后來連高管團隊我們也不讓他們減,去年宣布的年終獎,一分都不能少。別人不做,你這么做了,你才是最有競爭力的,你要長期堅持,做難而正確的事。我創立高瓴15年來,最忙的幾年包括2008年金融危機,包括2017、2018年這段時間,還有就是今年,急救投資都做了好多筆。
為什么能如此堅持?張磊表示,因為危機是試金石,也是照妖鏡,能照出來你的真心在哪里,你的價值觀在哪里、你自己堅定的點哪里。什么事都歸結為危機的人一定是有問題的。在這個時候你要做難而正確的事,那么危機以后,你的員工對你有信心,覺得你在這個過程中堅持住了。所以我說危機真的是最好的壓力測試,能測出你能不能真正堅守自己的價值。
“我特別警惕招各方面都No.1的人”
在《價值》這本書里,張磊寫了兩句話:選擇比努力重要,與誰同行比要去的遠方重要。
張磊談起了自己的初心,2005年做高瓴的時候,找的人的共同特點,就是大家都沒做過投資,所有人都沒干過。有一個本來我是去找我一個做律師的同學,結果人家都是大律所合伙人了,我把我的“藍圖”一說,人家說,真有理想,但是聽著不太靠譜,最后他就把他太太派來我們公司幫忙了。結果,他的太太成了我們最重要的合伙人之一,也是我們現在的COO。
為什么這幫所謂的“烏合之眾”可以走得遠呢?張磊覺得首先是這撥人符合了最早同行的理念,大家其實不知道一定要干成什么,可能是對美好生活的向往,也可能是為了別的什么東西,但是大家有一個共同的信念,這個信念一定不被短期的事情驅動。我認為,找到這樣的同行人太重要了。
那成名后的高瓴,又會選擇什么樣的同行呢?張磊說,我們今年招暑期實習生,招16個人,結果有2500人報名,面試就搞了7輪,中間還做案例研究,攝像頭對著你,自己寫材料,恨不得把人剝掉三層皮。我后來說一句話,我說我其實特別警惕招各方面都No.1的人。這句話后來在網上被敵視了很久,大家都說你這是站著說話不腰疼,自己成功了就警惕我們No.1的人。
為什么這么說?張磊解釋,很多人去哪兒、往哪個方向走,其實自己沒想清楚,他就是慣性的要No.1。我北大清華No.1,畢業去No.1的投行,No.1的投行干兩三年就去No.1的投資機構,就去高瓴。為什么來高瓴?他表面會說一套,其實原因就是他覺得“我們上一屆的No.1都來干這個了”。這就是No.1的慣性思維,他不會真的去問自己的內心,自己為什么而激動,自己真正想干什么,自己的激情到底是去解決什么問題。
“組織決定戰略,組織是什么樣的人決定了價值觀”
張磊還告訴大家什么是最好的投資人,“我們的激情就是用投資改變生態,用投資把資源配給最好的企業家,以資本為信號彈,幫助最牛的企業家綻放自己?!?/p>
他舉例,如果你相信要用雙手改變命運,找張勇;如果你相信用資本改變生態,找張磊。這就是我們干的事。但如果你相信的是No.1的人去高瓴,那就別來了,這種No.1是我們要警惕的??恐鴳T性往前走的人很危險,他眼里只有競爭對手,我為什么要No.1,因為我下面有No.2、No.3。真正做到最好的投資人的時候,眼里是沒有競爭對手的,你要有強大的同理心,你必須要能理解整個生態。你要盯著你能解決什么問題,你怎么資源配置給最好的企業家,怎么幫助最好的企業家綻放自己。
商學院里有一種說法,到底是組織決定戰略,還是戰略決定組織?張磊的答案是:“很多人說我要先定我的戰略,我要先定初心和夢想、價值觀,然后搭組織。實際上很多時候你的組織是什么樣的人,就決定了你是什么樣的初心、夢想、價值觀,決定了你的戰略,實際上還是組織決定戰略。所以回到根上,還是選擇人同行,實際上決定你公司的戰略,決定了你很多東西,所以并不是戰略決定組織,是組織決定戰略?!?/p>
張磊其人:
亞洲地區資產管理規模最大的投資機構之一的掌門人,堅持價值投資理念,帶領企業實現資金管理規模從2000萬美元至5000億人民幣的增長,主導投資了騰訊、京東、美團等多家行業標志性企業。2005年,33歲的張磊在海外募資,提出“中國正在崛起,高速列車正在離站,請立即上車”,獲得耶魯捐贈基金的2000萬美元。但他“重倉中國”的初心未變。短短一年之后,他就投資了格力,并持續重倉十余年。5年之后,他幫助京東建立物流和供應鏈系統,這一筆投資也成為當時互聯網企業投資中單筆最大的案子之一。
(來源:南方都市報)
網絡編輯:柔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