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脫口秀的本質是梗文化
和西方的脫口秀演員相比,中國的脫口秀演出還處在一個造星初期,各種局限致使無法出現一名或多名可以到達整個社會各個層面的脫口秀表演者,和美國知名脫口秀演員多為中年人甚至不乏老年主持人不同,《脫口秀大會》最受歡迎的多是非常年輕的演員,這也是為什么這些年輕表演者如此依賴網絡梗文化的原因之一,因為這是他們快速與受眾建立關聯與共鳴的最佳渠道。
責任編輯:陳斌
《脫口秀大會》第三季播到尾聲,給人留下意猶未盡的感覺。這檔遭遇公司內部危機事件與疫情雙重沖擊的娛樂節目,在播出過程中因為時而出現“炸場”節目而吸引關注,展現出了頑強的生命力。的確,在“2020年誰都過得不容易”這個說法下,《脫口秀大會》第三季制造的笑聲彌足珍貴。
懸念感會強化娛樂性,為了追求懸念,《脫口秀大會》第三季設計了“殘酷”的賽制,在給表演者制造了過大壓力的同時,也因節目呈現演員現實生活與創作的“不容易”,因此帶來的“悲情感”成了雙刃劍,過多地讓觀眾產生共情是有風險的,那會帶來一種看不見的疲累,學會把作品從繁復的綜藝感中切割出來,用更為純粹的幽默與智慧取悅觀眾,會增加這檔節目的魅力。
第三
登錄后獲取更多權限
網絡編輯:汪亞純 校對:胡曉
歡迎分享、點贊與留言。本作品的版權為南方周末或相關著作權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經授權,不得轉載,否則即為侵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