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清畢業生為什么選擇去當大城市中小學老師?
既然教師收入和職業性價比是非常有競爭力的,大眾輿論大可不必對教師職業做過度的情感渲染,也無需對各類高端人才涌入教師隊伍感到驚訝。在就業市場,人往高處走是再正常不過的事情,這和公眾的職業評價沒有多少關系。
責任編輯:陳斌
一小學老師正給學生們上課。
剛剛過去的9月10日教師節當天,浙江金華當地媒體公開披露教師收入已超公務員,有的地方教師年終獎超過9萬元。
其實,多年來為教師爭取更好的經濟待遇是中國主流輿論的政治正確。早在1994年1月1日起實施的《中華人民共和國教師法》第25條就規定了,教師平均工資水平應不低于或高于國家公務員平均工資水平。2006年9月1日實行的《中華人民共和國義務教育法》也明確了這一標準。這一由來已久的法定標準在這兩年受到了國家高層的重視,推進非常有力,教師收入的增長進入了高潮。
教師收入的快速增長還有一個背景因素,那就是近年來中國工資收入結構正在發生變化,“體制內”的收入遠遠高于“體制外”。2019年5月份,國家統計局正式發布了《2018年平均工資數據》,城鎮非私營單位就業人員年平均工資為8
登錄后獲取更多權限
網絡編輯:汪亞純 校對:胡曉
歡迎分享、點贊與留言。本作品的版權為南方周末或相關著作權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經授權,不得轉載,否則即為侵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