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行股改】銀行改革收官之戰
經過注資、股份制改造、引進戰略投資者和上市之后,農行改革最終能否成功的關鍵,是能否實現面向“三農”和商業運作的有機結合
責任編輯:吳傳震
經過注資、股份制改造、引進戰略投資者和上市之后,農行改革最終能否成功的關鍵,是能否實現面向“三農”和商業運作的有機結合
10月21日,農業銀行股改大幕悄然拉開。國務院常務會議審議通過了《農業銀行股份制改革實施總體方案》。
作為中國最大銀行之一,中國農業銀行(下稱“農行”)的資產總量(約為5.875萬億元)雖遜于工商銀行(約為8.68萬億元),但改革的難度和復雜程度遠甚于前者。
早在2007年年初,國務院就為農行確定了“面向三農、整體改制、商業運作、擇機上市”十六字方針。這意味著農行必須在政策性金融和商業運作間找到中間路線。
從目前情況看,農村金融業務市場薄弱、風險程度高、管理難度大,屬于“弱勢的市場”;與此相對應的是,在農行成立股份制公司及至公開上市以后,股東與投資者又必然要求其不斷拿出“強勢的業績”。
因此農行行長項俊波表示:“股改具有很大挑戰性,改革成功后,將會成為世界上大商業銀行服務‘三農’的典范。”
可以預計,農行的股改過程和已經上市的工行、中行、建行類似,分為注資(財務重組)、股份制公司改造、引進戰略投資者和上市等四個階段。“匯金公司將向農行注資1300億元,與財政部各持農行50%股份,不良資產剝離會沿襲工行模式。”10月22日農行副行長潘功勝透露。
60天財務重組8000億
據知情人士介紹,農行今年
登錄后獲取更多權限
歡迎分享、點贊與留言。本作品的版權為南方周末或相關著作權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經授權,不得轉載,否則即為侵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