協同治理新嘗試與“強者更強”的隱憂
近年來,包括深圳、河南、山東等地慈善會正在嘗試社會化轉型,探索從傳統慈善向現代公益的新路徑,包括主動和地方組織合作,構建地方慈善生態,發力網絡募款。
徐永光呼吁,地方慈善總會順應互聯網公益時代潮流、開放公募平臺、進行社會動員,為支持草根慈善融入民間公益提供了契機?!翱梢詣撛旃伲ㄞk)民(辦)合作共贏,走向融合的公益發展新生態?!?br />
(本文首發于2020年9月24日《南方周末》)
責任編輯:張玥晗
2019年9月7日,郴州市慈善總會舉辦“99公益日一起愛-善行郴州”大型公益集市,吸引上百家公益組織和愛心商家參與義賣和募捐。
無論是面向公眾的籌款規模,還是自身影響力和動員能力,在過去幾年中,慈善會系統以令人矚目的速度“崛起”,吸引公眾注意。
特別是籌款領域,不僅籌款總額不斷上升,連續幾年,多家地方慈善會在鼓勵公眾參與捐贈的“99公益日”中進入機構籌款榜單前十名,表現突出。
據中國慈善聯合會2020年9月19日發布的《2019年度中國慈善捐助報告》顯示,慈善會系統在2019年共接收捐贈398.36億元,占比26.6%,基金會占比44.86%,其他社會組織僅有8.28%。該報告認為,“總體來看,慈善會系統正在釋放出創新活力,在加強內部治理、創新募捐方式、規范項目執行、強化信息公開等方面表現突出”。
慈善會作為“官辦”慈善組織歷史悠久。1993年,新中國第一家地方慈善會——吉林省社會福利慈善總會成立;次年,中華慈善總會正式成立。隨后二十余年,全國建立起一套全國總會-地方總會-市級慈善會-縣鄉級慈善會的合作網絡。據中華慈善總會公布數據顯示,截至2019年6月,慈善總會在全國擁有401個會員單位;全國范圍內,以“慈善總會”“慈善會”“慈善協會”命名的慈善會有關機構,更達到2000-3000家的規模。
2016年慈善法頒布后,我國的公益慈善事業進入快速發展階段。南方周末記者采訪發現,近年來,包括深圳、河南、山東等地慈善會正在嘗試社會化轉型,探索從傳統慈善向現代公益的新路徑,包括主動和地方組織合作,構建地方慈善生態,發力網絡募款。
轉型很快出現明顯效果,“就像一只躺著的駱駝,如果找到了時代和行業的發展趨勢,那它站起來自然會比羊更加強壯?!敝腥A慈善總會專家委員會委員、北京師范大學中國社會管理研究院/社會學院教授謝瓊認為,作為慈善發展方向,傳統慈善主動向網絡籌款靠攏,是適應新形勢和新變化的表現,也讓自身“如虎添翼”。
謝瓊眼中,慈善會有其獨特優勢,“慈善會系統脫胎于行政體系,除與地方政府聯系密切外,也有著發展時間久、體系覆蓋深、涉及范圍廣的優勢和深厚的資源動員能力?!?/p>
但慈善會的“崛起”也引發了公益行業的討論和擔憂,“強者更強”的慈善會參與民間籌款的趨勢不可避免,是否會對公眾籌款的局面產生沖擊?民間社會組織與慈善會能否達成互贏合作的新關系?
慈善會走向互聯網
慈善會參與網絡募款的歷史并不算長。
2017年“99公益日”中,深圳市慈善會率先“觸網”,與沒有公募資質的公益項目合作,分享公募資質,進行線上籌款。深圳本地擁有十余家具有公募資格
登錄后獲取更多權限
網絡編輯:汪亞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