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查你家“阿姨”?
目前中國的家政行業從業人員超過3000萬,約有30%的從業人員錄入了商務部推出的“家政信用查”App。
在平臺上,無信用問題的人顯示為綠色,有信用問題的人顯示為橙色,更嚴重的顯示為紅色。但平臺不會告知具體原因,“誰敢說的話就是侵犯隱私”。
“信用的基礎是信息或數據,最難就在于數據的歸集共享。一些部門把數據當成資源,把信息當成權力,所以不愿意共享?!?br />
(本文首發于2020年9月24日《南方周末》)
責任編輯:張玥 助理編輯 溫翠玲
2020年9月,江西吉安市,一個家政技能培訓中心為“阿姨”們培訓嬰兒護理知識。
在上海做了十余年鐘點工的劉小楠在2019年底被嚇懵了。
她的一位雇主介紹了一位新雇主,試用第一天,還沒進門,她就被新雇主拉到一家醫院全面體檢,肝功能、血項、幽門螺旋桿菌,甚至艾滋病檢測都做了。之后,這家雇主消失了,短信不回、電話不接。
每年劉小楠都會自己體檢,身體很好,這次她越想越怕是自己得了病,惶惶不可終日。一個月后,電話終于撥通了,對方說,體檢報告扔了,“你肝不好?!毙磼鞌嚯娫?。她嚇得在老家重新查了一遍,確認真的沒有問題才放心。
據商務部數據,眼下中國的家政從業者大約有3000萬人。她們與雇主之間的信任非常微妙,常常只能看到一張身份證,最多還有張健康卡,接下來該如何信任對方,家家戶戶各有尺度。
但是2020年夏天,官方為“阿姨”市場的信任做出了一把“尺子”:商務部牽頭開發了家政服務信用信息應用系統,在一款名為“家政信用查”的App上,可以看到全國家政服務企業和服務員的信用信息。類似于央行的征信系統。
2020年7月7日,商務部專門為此召開了一場新聞發布會。
商務部服貿司司長冼國義表示,通過平臺,消費者可查詢服務員信用記錄,服務員可展示信用記錄和職業能力,家政企業可進行內部員工管理、展示企業形象,同時接受消費者監督。
App之外,“家政服務員信用信息查詢”功能已經上線至國務院客戶端小程序、微信支付和百度平臺,并準備上線支付寶等平臺。
為了保障服務員的隱私權,消費者和企業在查詢信息時,需服務員本人通過人臉識別進行授權。授權有效期30天,若30天后未再次授權,其信用記錄將停止更新,信用查詢證書將失效。
截至9月22日,該平臺收集企業信息數1.2萬家,家政服務員信息數955萬,訪問8000多萬次。算下來,錄入該平臺的從業者目前大概占全國從業者的三分之一。
醞釀十年
家政服務信用信息平臺的誕生,最早可追溯到十年前。
2010年,商務部在《關于加快家政服務業發展的意見》中提出,要“在全國地級以上中心城市各建成一個家政服務網絡中心”。
2013年,《家庭服務業管理暫行辦法》施行,提出要建立家庭服務業信息報送系統,“縣級以上商務主管部門建立健全家庭服務機構信用檔案和客戶服務跟蹤監督管理機制,建立完善家庭服務機構和家庭服務員信用評價體系?!?/p>
此后數年,家政服務業快速發展,但信用缺失導致的社會問題日漸突出。2017年,杭州
登錄后獲取更多權限
網絡編輯:汪亞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