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破“文身=流氓”的刻板印象

這些年,我聽說過因為文身父子、母女失和的例子,也目睹過老年人在文身青年背后的指指戳戳。其間的情狀,一如喇叭褲、男子的紅襯衫所曾受過的種種詰難

(本文首發于2020年9月24日《南方周末》)

責任編輯:陳斌

2017年12月17日,遼寧沈陽,在2017文身匠心國際紋身展上,市民在觀看紋身宣傳圖畫。 (視覺中國/圖)

一名甘肅蘭州市出租車司機日前留言稱,近期收到了關于出租車駕駛員不得有文身的信息,要求清除文身。而清洗文身對身體會造成傷害,且還是會留下疤痕或色塊,“有文身的不一定是流氓也有可能是岳飛,不是嗎?”而蘭州市交通運輸委員會則回應稱,駕駛員大面積文身可能導致女性、小孩等乘客心理不適,不宜從事出租汽車營運工作。

這一場爭議并不讓人奇怪。在我表達對于“文身權”的支持后,有人驚詫,“你應該反對才對??!”言下之意,我的面相看上去比較“保守”。而我的反應是開玩笑地送他一句話:雖然我也不喜歡文身,但你應該回到中世紀去。

這些事不能不引人深思,文身怎么就這么不受待見,一提文身,怎么這么容易導致撕裂呢?

在我看來,“文身之爭”首先反映出東西方文化差異

登錄后獲取更多權限

立即登錄

網絡編輯:吳悠

歡迎分享、點贊與留言。本作品的版權為南方周末或相關著作權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經授權,不得轉載,否則即為侵權。

{{ isview_popup.firstLine }}{{ isview_popup.highlight }}

{{ isview_popup.secondLine }}

{{ isview_popup.buttonText }}
午夜宅男在线,中视在线直播,毛片网站在线,福利在线网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