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十而已等熱播劇公開手機號致號主被騷擾 法院認定侵犯隱私
屢上熱搜的電視劇《三十而已》在上個月劇終,與劇情同樣引發熱議的是,因與劇中人物手機號相同,現實中手機號的機主連續幾天被數百通電話騷擾。
近日,有同樣遭遇的黃某起訴劇作方的案件宣判。據北京互聯網法院官方消息,法院認定涉案手機號碼被涉案網劇不當披露,構成對黃某隱私權的侵害。同時,被告兩制作公司賠償黃某精神損害撫慰金3000元和律師費1000元。
南都記者梳理發現,類似案件早有先例,且與本案判決結果一致。法院均認為,劇作方對劇中所使用的手機號碼未盡相應的注意義務,對可能存在的侵權風險持放任態度,主觀上存在過錯。
先例:影視公司被判賠償3.5萬元
“請問你是陳嶼嗎?“”請問你這里還有比卡丘嗎?”在《三十而已》熱播期間,廣東佛山的陸先生總會接到一些類似的短信和電話。
據南都此前報道,沒聽過這部熱播劇的陸先生隨后才發現,原來是自己的手機號碼出現在了《三十而已》的畫面中,被觀眾誤以為是劇中人物陳嶼的號碼?!度选吩诔包c播中劇終時,陸先生接收到的來自全國各地的陌生來電有數百個。
據了解,被騷擾的手機號碼是陸先生因工作需要在今年5月買入的上海電信號,日常只用于聯系客戶,很少有人知道。 “我希望他們能刪掉那個鏡頭并且道歉?!标懴壬跋蚰隙急硎?,此事已對他的生活造成很大困擾,影響了工作,希望劇組能給予相對應的賠償。
無獨有偶,從去年11月5日開始,黃某也遇到了同樣的遭遇。在某網絡熱播劇播出期間,因其實名認證的手機號出現在劇中第八集,黃某便不斷收到騷擾電話和微信好友驗證通知。
黃某稱,彼時其正處于學習、工作相對繁忙的畢業前夕,短期內卻受到多人較高頻次的電話和微信侵擾,對生活產生了巨大的負面影響。黃某還表示,制作方處理了授權網站的播出畫面后,仍能收到陌生網友的微信打擾。隨后,以侵害其隱私權為由,黃某將該網劇的兩家制作公司訴至法院。
南都記者梳理發現,同樣的案例還發生在2018年。當時,電視劇《愛情進化論》的劇情中出現了市民張某的真實手機號碼,導致張某不斷收到騷擾電話和短信。隨后,張某將電視劇出品方新麗公司和愛奇藝公司訴至法院。2019年年初,北京市海淀區法院最終判決新麗公司向張某賠償3.5萬元。
法院:被訴行為構成隱私權侵害
在類似案件中,如何判斷當事人的隱私權是否被侵害?
根據民法總則第一百一十條規定,自然人享有隱私權。在明年1月1日即將實施的民法典中,將私人生活安寧納入隱私權制度保護。
法院認為,涉案網劇制作方在黃某不知情的情況下把涉案手機號碼用于劇中角色并公開在網絡上,可能導致廣大網民通過電話、社交應用軟件等方式侵擾黃某,將黃某置于被侵擾的危險中,無論是否有陌生網民實際打擾,已違背了黃某不希望私人生活遭受他人侵擾的意愿,涉及侵害其私生活領域內應有的安寧狀態。
而且實際上,黃某在該號碼公開后就接連收到多個陌生來電和微信好友申請,其生活確實受到負面影響。另外,制作方處理了授權網站的播出畫面后,黃某仍有收到陌生網民的微信打擾,可見還存在被繼續侵擾的潛在風險。
法院認為,上述侵擾情形,顯然已超出黃某應當容忍的限度,破壞了黃某的安寧狀態。
除以上加害行為和損害后果,判斷黃某隱私權是否被侵犯,還應根據侵權責任構成的其他要件——因果關系。被告的一家制作公司辯稱,黃某提交的證據不能證明網劇中出現手機號碼與其隱私被侵害有關,更不能證明該行為擾亂其正常生活。
法院則判定,被訴行為與黃某遭受的損害后果間存在客觀的因果關系。無論是黃某安寧狀態明顯存在被侵擾的風險,還是實際受到的網民侵擾,均是由于涉案網劇公開了涉案手機號碼,且該號碼被設定為劇中角色所有,激發了觀劇網民的好奇心理所致。
制作公司和平臺承擔何等責任?
對于侵犯隱私權的控訴,被告的一家制作公司辯稱,涉案手機號碼是在拍攝期間由劇組授權工作人員購買,并由劇組合法使用。
而且,2019年11月8日,在發現該劇第八集中出現了手機號碼后,該公司立即對相關畫面進行了模糊處理,并于2019年11月10日將處理后的視頻資料傳予視頻平臺方,在當日完成替換,主觀上無過失。
對此,法院則認為,制作方在涉案網劇中使用涉案手機號碼,未采取任何風險防范措施。雖然被告公司主張拍攝時委托劇組人員購買了涉案手機號碼,屬于有權使用,但并無確實證據證明,黃某亦不予認可,法院對此不予確認。
此外,法院還認為,即便如該公司所言,制作方作為專業的影視劇制作單位,其有能力理解并判斷一部影視劇從制作到播出的正常周期,然而從黃某現持有涉案手機號碼的情況可知,該公司所稱合法使用的期間明顯短于涉案影片制作與播出的正常周期。
總體而言,法院認為,對于涉案手機號碼被涉案網劇不當披露,制作方存在主觀過錯。同樣的,在張某起訴新麗公司和愛奇藝公司一案中,北京海淀法院判定,即便新麗公司對此不存在主觀惡意,其放任行為至少表現出一定的主觀過失。
那么,電視劇的播放平臺是否也存在過錯呢?在本案中,黃某未起訴相關播出平臺。在張某起訴新麗公司和愛奇藝公司一案中,法院則指出,愛奇藝公司在收到起訴材料后對相關劇集進行排查并確認涉案畫面已被刪除,履行了相關義務。愛奇藝公司對于愛奇藝網站播放的具體內容是否構成侵權不具有事先審核的法定義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