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穿越到2060年,看看“碳中和”的世界是怎樣的

洪災、高溫、山火、臺風……人類正經歷著越來越頻繁的極端天氣,這一場場氣候危機正是氣候變化敲響的警鐘。

這個新目標中,有兩個細節。第一個細節是對于二氧化碳排放峰值,在2030年這個時間節點上,多了一個“前”字。另一個細節,是“單位國內生產總值二氧化碳排放”這樣的字眼已經消失,從“碳排放強度”到”碳排放總量”的措辭變化,意味著碳減排從相對值變成了絕對量。

責任編輯:汪韜

40年后,人類是否移居火星還不好說,但可以確定的是,地球正迎來一個“碳中和”的世界。

碳中和(Carbon Neutrality)意味著什么?簡單來說,就是實現凈碳足跡為零。國家、企業、團隊或者個人等不同的主體所排放的二氧化碳(廣義上指溫室氣體),能夠和通過森林、海洋等碳匯方式吸收的二氧化碳量相抵消,大氣中的二氧化碳含量就不會額外增加。

這并非天馬行空的想象。2020年9月22日,國家主席習近平在第七十五屆聯合國大會上演講,提出了中國應對氣候變化的兩個目標:二氧化碳排放力爭于2030年前達到峰值,努力爭取2060年前實現碳中和。

這是過去十多年間,中國第三次提出碳減排的目標。此前兩次分別是2009年提出,到2020年單位國內生產總值二氧化碳排放削減45%;2015年提出,到 2030年二氧化碳達峰以及單位國內生產總值二氧化碳排放削減60%-65%。

洪災、高溫、山火、臺風……人類正經歷著越來越頻繁的極端天氣,這一場場氣候危機正是氣候變化敲響的警鐘。人類活動排放了太多的溫室氣體,碳中和是應對二氧化碳排放導致的氣候變化問題的終極目標,也是對中國政府、企業和公眾等提出的一道大考題。

珠穆朗瑪峰腳下的中絨布冰川。研究表明,氣候變化的影響下,越來越多的冰川將會消失。新華社圖

“碳中和”的世界長什么樣?

試著想象已經實現“碳中和”的世界:2060年,我們的孫輩可能已經不太知道煤炭長什么樣了,因為他們大多數會住在屋頂的瓦片或者墻壁就會吸收太陽能發電的建筑里。城市的邊際也能看到無數的大風機在高速運轉,流淌在電網里的電力應該已經實現了80%甚至100%的可再生能源比例。

當我們出門,無論搭乘飛機還是輪船,動力將主要來自生物質燃油或者氫燃料,而不是汽油或者煤油。馬路上再也看不到燃油車甚至是混合動力車,取而代之的是無人駕駛電動車或者氫能車。大家被鼓勵減少出行、 節約用電、回收物品,在線視頻會議取代長途飛行,公共交通大比例取代私家車。

2060年,包括農村在內,全國范圍內將實現所有家居用品的電氣化。

登錄后獲取更多權限

立即登錄

網絡編輯:梁淑怡 校對:星歌 胡曉

歡迎分享、點贊與留言。本作品的版權為南方周末或相關著作權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經授權,不得轉載,否則即為侵權。

{{ isview_popup.firstLine }}{{ isview_popup.highlight }}

{{ isview_popup.secondLine }}

{{ isview_popup.buttonText }}
午夜宅男在线,中视在线直播,毛片网站在线,福利在线网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