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藍盔,活躍在黎以邊境
“天空不時有無人機飛過,鄰國的船只也會經常無緣無故地越過邊境”。變幻莫測的局勢,給維和任務增添了不少多變因素。
營地上空,時有導彈在飛,有時一天能看見好幾次。剛開始,陳茂良每次都會心里一緊,想知道它們到底飛向何處,擔心它們突然墜落。隨著時間推移,這些緊張情緒,逐漸被日常繁忙的維和任務所消解。
(本文首發于2020年10月1日《南方周末》)
責任編輯:姚憶江 實習生 梁健豪 黃安之 何欣桐
中國第十八批赴黎巴嫩維和建筑工兵分隊隊長及部分隊員。
黎巴嫩首都貝魯特機場。一下飛機,熱浪襲來,不同于地中海美景帶來的愉悅,海上吹來的悶熱暖風,讓人心生煩躁。
“從機場出來的瞬間,就感覺從天上掉到了地上。隊長和一列警衛戴著鋼盔,穿著防彈衣,手里拿著槍,全副武裝,還要求我們換上同樣的裝備。我的精神馬上緊張了起來,心想‘這個國家不太平’?!标戃娭惺筷惷紝δ戏街苣┯浾哒f。
身上的防彈衣,墻上的彈孔,路上的警察拿著AK47,這些場景時刻提醒著他,戰爭可能隨時都會爆發,這一年的生活,要謹慎再謹慎。
2019年5月,中國南方,一支部隊飛往黎巴嫩貝魯特,執行為期一年的維和任務。
2017年,陸軍第74集團軍某旅,就開始承擔聯合國維和任務。這已經是該部隊連續四年向黎巴嫩派出維和官兵,累計逾600人。第十八批赴黎巴嫩維和建筑工兵分隊,將經歷不一樣的考驗。
當地時間2020年1月20日,貝魯特爆發大規??棺h游行,交通被阻斷,抗議人群主動為中國維和部隊的車隊讓行。
“這個國家不太平”
黎巴嫩地處地中海東岸,南鄰以色列,東部和北部接壤敘利亞,曾是中東地區最為西化的國家之一,一度被譽為“中東小巴黎”。后來,隨著伊斯蘭教人口不斷涌入,黎巴嫩局勢愈加復雜,有“中東火藥桶”之稱。
中國赴黎維和建筑工兵分隊的駐扎地點,位于黎巴嫩南部省提爾市的海濱小鎮沙瑪,離黎以邊境約20公里,不到半小時車程。雖然部隊不在直接沖突區內,但“天空不時有無人機飛過,鄰國的船只也會經常無緣無故地越過邊境”。變幻莫測的局勢,給維和任務增添了不少困難。
隊長朱俊每天的任務之一,就是整理從各方獲得的安全情報。
每天,聯合國駐黎巴嫩臨時部隊司令部(以下簡稱“聯黎司令部”)傳發安全形勢簡報,從當地媒體獲得的最新信息,以及中國大使館武官處定期發送的安全須知,共同為維和部隊編織起了一張細密的信息安全網。
“從純粹的安全角度來考慮,
登錄后獲取更多權限
網絡編輯: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