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國法:不可因“道德運氣”逃脫制裁
當時的法庭最后得出了里程碑式的決定,引入新的分析邏輯,確立“不可以馬后炮地利用合理化理由”(The offence couldnot be retrospectively justified)。
(本文首發于2020年10月1日《南方周末》)
責任編輯:陳斌
(圖文無關)
2020年上半年鬧得沸沸揚揚的“性侵養女”案有了官方調查結果,讓無數人大跌眼鏡。但無論如何,非法送養和性交易合成的現象也許只是冰山一角;且涉案人是在自認為女方未成年,但已經超過最低合法性同意年齡的時候才和女方開始發生關系的。這“等待行為合法化”的過程,本身體現了一個深思熟慮避免法律制裁的思路。
但如果當事人是個法盲,此間細節略有不同,也許就會演變成一個“開始以為是違法的,后來卻發現原來并不違法”的故事,比如真戀童癖碰上個假冒未成年人。就這個話題,這里介紹一下英美法系中第一個討論此邏輯的經典案例,1850年的R v Dadson(R是Regina的縮寫,指皇家檢察署公訴)。
Dadson(D)是一個護林警官,帶槍防護一片樹林,防止盜木。某日V出現在樹林里,扛著偷盜的木材。D吆喝V停下,V
登錄后獲取更多權限
網絡編輯:劉小珊
歡迎分享、點贊與留言。本作品的版權為南方周末或相關著作權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經授權,不得轉載,否則即為侵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