翁文灝函電中的非典型“請托”
翁文灝往來函電中所展現的民國官場請托,相當多的內容是“公事私辦”。這表明公事已經無法公辦,只能依靠私人關系和情面的潤滑方可達成。這或許才是民國時期政治腐敗的真正可怕之處。
(本文首發于2020年10月1日《南方周末》)
責任編輯:劉小磊
翁文灝1940年代在重慶。
請托,可算是一項有悠久歷史傳統的痼疾。辛亥革命,民國建立,提倡民權,反對封建,于是黨國體制下,政府官吏就職宣誓中也有了“予誓不引用私人,誓不妄費公帑……”的話。然而,學過民國史的人都知道,國民黨敗亡的主因之一就是政治的腐敗,其中最突出的表現便是官場上“裙帶”“請托”之風盛行,令人深惡痛絕。但是民國官場的請托風氣,到底是一種什么樣的存在,以往似乎較多的是在影視作品中看到。在海峽兩岸的歷史檔案機構中,保存著南京政府重要官員翁文灝與各方往來的大量函電,其中不少的內容涉及相互間的請托事宜,不妨讓我們翻一翻這些故紙堆,瞧一眼民國官場里的請托“內幕”。
當大官的科學家
翁文灝(1889-1971),字詠霓,浙江寧波人,原本是一位著名的地質學家,是中國現代地質學及現代地理學的奠基者之一。著名科學家竺可楨評價他是“中國學者得世界榮譽之第一人”。蔡元培也稱贊他任所長的中國地質調查所:“自設立以來關于調查礦產方面固已成績昭然,即關于學術研究方面,尤能于中國地質多所發明,幾足與各國地質機關相頡頏。此非元培等之私言,實為中外專家所公認?!?/p>
“九一八”事變后,民族危機空前加劇,翁文灝先是因上廬山給蔣介石授課而被賞識,于是抱著“即使中國暫時亡了,我們也要留下一點工作的成績”的決絕,接受蔣介石的邀請,棄學從了政,開始介入南京政府國防工業的建設。1938年,他在重慶宣誓就任國民政府經濟部部長,監誓人吳稚暉當場發言:"國當重大之時,必需忠正之士,翁君學問道德為當代第一人才,向來專心研學,茲因國局艱難,出任經濟重責,必能稟其素修,早成宏效?!笨梢娺@位自稱“無齒之徒”的黨國元老,對翁文灝也是甚為推崇。翁文灝不僅是經濟部長,還兼任著主管國營企業的資源委員會主任委員和負責協助民營企業的工礦調整處處長,1944年又兼任負責對美合作的戰時生產局局長,不久又升任行政院副院長,1948年更出任“行憲內閣”首任院長。其所負責任之重,掌握權力之大,手中可調配資源之豐富,無疑是一位民國官場中最理想的“受請托人”。
雖然掌管國營工礦主管機構資源委員會十余年,屬下國營央企百余家,但是在翁文灝、錢昌照(資源委員會副主任)的主持下,資源委員會建立了一套行之有效的人才吸收、培養、選拔、激勵制度,領導下條子直接干預人事錄用的事情并非常態。如有人求職,統一由人事部門先為登記,有適當機會,再行考核錄用。
就任經濟部長之初,翁文灝專門發表了《致經濟部同人書》,特別強調:“古人有言,國家之敗由官邪也,所謂官邪尤在濫用職權,營私漁利,監守自盜,明知故犯,于情于法,決不姑容。次之慎選賢良,實為當官要務,使事業有良善之人才,然后得堅實之基礎,切勿為人立事,耗費公帑,此義不但當自身謹持,永矢不
登錄后獲取更多權限
網絡編輯:周凡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