樂評人已“死”?

“這樣的爭議越多,反而離音樂本身越遠。很多時候,爭論并不討論音樂,而是上升到了人身攻擊,最終都變成了質問為什么要有樂評人這樣的職業存在?!?/blockquote>

責任編輯:劉悠翔

樂隊“木馬樂隊”在演出。 (《樂隊的夏天》節目組供圖/圖)

2020年夏天,33支新老樂隊在網絡綜藝節目上集體亮相。率先引發大眾關注的,卻是臺下的樂評人。

出道近二十年的老牌樂隊“水木年華”登上《樂隊的夏天》第二季,演唱了他們2013年創作的歌曲《青春再見》,當場被樂評人批評唱法“太油膩”,是“中年人的無病呻吟”。水木年華最后得到185票(滿分280票),因排名靠后被淘汰。其中,以樂評人為代表的專業樂迷僅投出了4票。

出身“快樂男聲”的歌手白舉綱帶著他新組的搖滾樂隊“白日夢癥候群”,參加了《樂隊的夏天》。他在表演結束后表示,自己不顧“上面”的阻攔,執意要實現自己的搖滾夢,這才是他真正想玩的音樂。被打上“選秀歌手”標簽的白舉綱對搖滾樂的這番“表白”,沒有贏得樂評人的好感,他的演唱被樂評人批評為“沒有靈魂”。最后投票階段,只有一位專業樂迷給他投了票。

來自粵東小城海豐的樂隊“五條人”,是《樂隊的夏天》第二季最受關注也最具話題性的樂隊之一,他們的草根形象、自帶綜藝效果的語言行為方式,以及他們帶著濃厚市井氣息的方言歌曲,恰如其分地融合在一起,受到觀眾喜愛。但在“樂夏”現場,最初他們并沒有受到專業人士的待見,以至于反復被淘汰又被復活,成了“打不死”的五條人。

五條人、白舉綱和水木年華遭遇的爭議,讓樂評人群體罕見地被推到臺前。早期的樂評人是活在紙媒和電臺里的,他們的點評看上去一團和氣;如今,樂評人迭代,成為綜藝節目中爭議的“制造者”。這一切的變化是怎么發生的?在一個人人皆可吐槽、發表言論的時代,是不是人人都可以成為“樂評人”,專業樂評人還有存在的必要嗎?

樂評人鄧柯在《樂隊的夏天》第二季。 (《樂隊的夏天》節目組供圖/圖)

被罵上熱搜的樂評人

“這都是些什么樂評人?”“樂評人下去吧!”五條人樂隊第一次被淘汰下場的時候,“樂夏”的彈幕刷屏,網友將“炮火”對準了握有投票權的樂評人。

樂評人鄧柯覺得很無奈,他認為這是由節目的“時間差”帶來的。在“樂夏”錄制現場,五條人臨時更改了出場曲目,用大多數人聽不懂的海豐方言唱歌,歌詞字幕都來不及打上去。但網友們看到的節目有影像資料做背景交待,“流里流氣”的仁科和永遠踩著一雙拖鞋出場的阿茂說話搞笑、形象立體?!俺墭访浴睆垇問|在節目中公開表示:“我以前搞不懂為什么會請這樣一支樂隊來,唱的都是什么呀?但見了他們本人,我太愛他們了?!?/p>

“五條人并不是一個單純以音樂性取勝的樂隊,他們的音樂本身沒有那么吸引人,是人的魅力讓他們

登錄后獲取更多權限

立即登錄

網絡編輯:柔翡 校對:胡曉

歡迎分享、點贊與留言。本作品的版權為南方周末或相關著作權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經授權,不得轉載,否則即為侵權。

{{ isview_popup.firstLine }}{{ isview_popup.highlight }}

{{ isview_popup.secondLine }}

{{ isview_popup.buttonText }}
午夜宅男在线,中视在线直播,毛片网站在线,福利在线网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