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就是我們的大山”

“納卡”這個名字:Nagorno-Karabakh,nagorno是俄語,意思是山;kara是突厥語,意思是黑;bakh是波斯語,也就是伊朗人最愛流連其間的流水花園。

這里是亞美尼亞人世代居住的山谷,被波斯人統治過,被俄國人占領過,如今是阿塞拜疆的領土,他們都在這塊土地的名字上留下了自己的印記,唯有亞美尼亞人沒有。

責任編輯:楊嘉敏

從亞美尼亞通往納卡的公路 (王在田/圖)

四年前的九月末,我行駛在亞美尼亞東南部的山間公路上,前往尚未被國際社會承認的納卡共和國。

亞美尼亞本是位于高加索以南、小亞細亞以東、美索不達米亞平原以北、伊朗高原以西的文明古國,也是世界上第一個基督教國家。由于地處亞歐文明交界處,受到伊斯蘭文明和俄羅斯的雙重擠壓,曾經煊赫一時的區域大國亞美尼亞于19世紀亡國,西亞美尼亞被奧斯曼土耳其帝國征服,東亞美尼亞則被沙俄控制。一戰后雖然經歷了短暫的統一和獨立,很快又被土耳其與蘇聯聯手入侵并瓜分。

今天的亞美尼亞共和國僅涵蓋東亞美尼亞,于1991年蘇聯解體之際獨立。然而,僅這半壁江山比起當年被蘇聯侵占時又少了兩大塊,一塊是納希切萬,另一塊就是我要去探訪的納卡共和國。

外高加索地圖 (南方周末資料圖/圖)

被蘇聯吞并的東亞美尼亞在地圖上原本呈現為沿西北-東南方向延伸的不規則啞鈴形,北面是格魯吉亞,東面是阿塞拜疆,西面是土耳其,南面是伊朗。為了穩固南部邊境,與土耳其和伊朗兩個伊斯蘭國家修好,蘇聯一方面把亞美尼亞西部重鎮卡爾斯連同其千年古都阿尼一并割讓給了亞美尼亞的世仇土耳其,另一方面又把亞美尼亞東南部兩處重要河谷劃給了阿塞拜疆加盟共和國,這兩處河谷就是納希切萬和納戈爾諾-卡拉巴赫(簡稱“納卡”)。蘇聯這么做,一是因為阿塞拜疆族是突厥化民族,與土耳其人文字相通,二是因為阿塞拜疆原屬波斯,阿塞拜疆族主體上屬于什葉派穆斯林,與伊朗宗教信仰相同。在蘇聯國家內部犧牲亞美尼亞,增益阿塞拜疆,有利于平復土耳其和伊朗兩國對于非我族類而又擴張成性的俄羅斯的敵意,促進邊境和平。

這么一來,原本啞鈴形的亞美尼亞加盟共和國變成了蘑菇形,其

登錄后獲取更多權限

立即登錄

網絡編輯:柔翡

歡迎分享、點贊與留言。本作品的版權為南方周末或相關著作權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經授權,不得轉載,否則即為侵權。

{{ isview_popup.firstLine }}{{ isview_popup.highlight }}

{{ isview_popup.secondLine }}

{{ isview_popup.buttonText }}
午夜宅男在线,中视在线直播,毛片网站在线,福利在线网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