既非甲肝,也非乙肝,新病毒是何方神仙?
丙肝病毒的發現是諾貝爾獎歷史上第八項與病毒相關的基礎研究成果??茖W家用了十幾年的時間才終于搞清楚這種既非甲肝、也非乙肝的新型病毒的真實面貌。
責任編輯:朱力遠
2020年10月5日,瑞典諾貝爾獎委員會宣布,2020年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授予哈維·阿爾特(Harvey J. Alter)、邁克爾·霍頓(Michael Houghton)和查爾斯·賴斯(Charles M. Rice),獲獎理由是“發現丙型肝炎病毒”。當前,新型冠狀病毒仍在全球肆虐,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再次授予研究病毒的科學家,具有特殊的意義。
多種病毒性肝炎
病毒性肝炎是最常見的人類傳染病之一,目前已知有甲、乙、丙、丁和戊五種類型,其中乙型肝炎和丙型肝炎危害最大。據世界衛生組織估計,全世界每12個人中就有1人感染病毒性肝炎,而乙型肝炎感染者約3.9億人,丙型肝炎感染者約1.5億人,每年約有150萬人死于與病毒性肝炎有關的疾病,包括肝硬化和肝癌。病毒性肝炎也是一類古老的人類疾病,其感染人類的歷史至少可追溯到4萬年前。但是其致病機理直到最近幾十年才逐漸弄清楚,這主要得益于很多充當病毒“獵手”的科學家的不懈努力。
第一次、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美國、英國、德國等國家的軍隊中都出現大量肝炎流行,相關研究也日益深入。一些科學家通過將肝炎患者的糞便或消化液喂給志愿者,或將患者的血清注射到志愿者體內,發現至少存在兩種傳播途徑不同的肝炎。1947年,英國科學家麥卡勒姆(F.O. MacCallum)首
登錄后獲取更多權限
網絡編輯:梁淑怡 校對:星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