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金融的“義利之辨”
“志于道,據于德,依于仁,游于藝”是《論語·述而》中被引述甚廣的名篇之一,寥寥十二個字,孔子闡明了自己培養學生的標尺。圣賢的智慧穿越千年,依然金聲玉振。人才的培養如是,企業的發展亦如是,如何找到得以立身的“道、德、仁、藝”,是企業從優秀到卓越的基石。
在現代社會,企業作為一個獨特的存在,日益成為塑造我們生活的關鍵主體。而其中,還有一種特殊的企業,它的業務足夠基礎,用戶足夠廣泛,枝脈足夠繁茂,它見證著國家經濟的騰飛,它維系著居民生活的推進,它是幾乎所有機構得以正常運轉的重要齒輪……
它,就是銀行。進入二十一世紀的第二個十年,銀行業已然面臨新的挑戰。權衡自身商業價值和社會價值,銀行的新技術在不斷重塑新金融的未來,金融機構也在不斷找尋新的功能和屬性。
這或許不是一個突然出現的命題。在《論語》中,儒家將其歸結為“義”和“利”之間的辯證關系?!熬佑饔诹x,小人喻于利?!笨鬃勇氏忍岢?,并將“義”屬之于“君子”,要求他們遵循;將“利”歸之于勞動者,讓他們能夠生存發展。
如今的銀行業所面臨的,同樣是“義利之辨”。一邊是基業長青、持續增長的藍圖,一邊是社會責任、企業擔當的重托,相互交融,千頭萬緒。
與此相伴的,還有來自外部競爭者的威脅和挑戰。據麥肯錫的《歐洲數字化綱要》統計顯示,零售銀行業務已經面臨互金企業和金融科技公司的科技威脅,其中支付類業務已經淪為“第三方”,預計到2025年,零售銀行業務將因為金融科技的影響損失40%的收入以及60%的利潤。越來越多的新的市場參與者正在沖擊傳統的行業格局,這也倒逼著銀行從業者必須時刻葆有危機意識,不斷調整和升級。
《中國普惠金融創新報告(2018)》稱,數字普惠金融發展迅速,有可能成為未來發展主流。圖/東方IC
新時代的中國大地上,這兩種理念的博弈有了更多具象化的表現——如何做好“高精?!?,也關注“柴米油鹽”?如何從業務的底層邏輯和實際操作中兼顧企業盈利與社會福祉?如何加速數字化轉型,將傳統優勢轉變為新戰局下的堅強壁壘,以應對時代挑戰?一個個無例可循的宏大課題,考驗著銀行業的經營理念和大道智慧。
棋盤已布,靜候落子。
1、“居者有其屋”
中國的傳統觀念講究“有恒產者有恒心”,住房問題是社會穩定的基石。對于每一個發展向上的城市而言,當越來越多的青年人才被機會牽引奔赴夢想之地,這便成為其中一個繞不開的話題。
這一問題,在深圳這樣的一線城市尤其明顯?;赝^去,1980年8月夏天,深圳經濟特區正式成立。這個偏遠的南方小漁村成為無數弄潮兒夢想的“落腳地”。夢想“落腳”后,居住需求如何更好落地?在深圳改革的浪潮之下,住房制度改革應運而生,早從上世紀八十年代就已開始。隨之而來的,是1985年建行深圳市分行發放全國第一筆個人住房按揭貸款,開辟住房按揭貸款的先河。
轉眼數十年,“安居樂業”仍為共識,社會對住房的關注依舊熱烈。2017年,十九大報告中首次提出“加快建立多主體供給、多渠道保障、租購并舉的住房制度”,將租賃市場的重要性提到前所未有的高度,主張優化調整增量住房結構,盤活規范存量住房市場。
建行董事長田國立向全行提出了上述課題,也正是從這一年開始,建行率先推出住房租賃業務,成為首家投身該領域的國有大型銀行。直接參與住房租賃場景的建設和組織,以金融的力量整合多方資源,構建住房新生態。
2017年10月30日,建行深圳市分行出臺《中國建設銀行深圳市分行個人住房租賃貸款實施細則》,向符合條件的個人發放貸款,用于其本人支付房屋租金等,引導百姓由“短租”變“長租”。同年11月,建行深圳市分行發布個人住房租賃貸款產品“按居貸”,開啟了銀企合作共同培育和發展租賃市場的“深圳模式”先河。
2017年11月3日,中國建設銀行深圳房屋租賃戰略合作簽約儀式
陳旭是一名IT工作者,在深工作多年的他對“按居貸”深有體會?!拔抑昂屠掀旁诰疤镒饬藗€五六十平米的房子,將近六千元月租,兩個人住。孩子當時還小,我們工作又忙,只好把孩子放在老家,讓爸媽照顧。沒辦法啊,總得賺錢才能養家?!标愋褚灿邢脒^在深圳租個大一些的房子,把爸媽和孩子都接過來,白天獨自奮斗,晚上一家團圓。然而,寸土寸金的深圳讓他打消了這個念頭。
曾經的無奈處境,如今已經迎刃而解。一個偶然機會,陳旭了解到建融家園長租房,優惠后用不到七千的價格租下超過一百平米的長租房,便順勢把家人接到深圳了?!懊客砘丶铱吹揭患胰似錁啡谌?,白天工作的疲憊都一掃而空了”。
“按居貸”方才落地,2018年8月14日建行深圳市分行“存房貸”業務就已上線。融合住房租賃、普惠金融和金融科技三大戰略,建行深圳市分行還推出“建信房管家”業務,將房源的拓展由B端向C端延伸,推動個人業主將空置房源投入市場。
從“要買房,到建行”到“要存房,找建行”,建行用金融手段促進房屋的流動與共享,逐漸培育出了一個多方共贏的、全新的住房租賃生態圈。建行深圳市分行也一直積極向深圳市民傳遞“長租即長住,長住即安家”的住房理念,讓更多來深弄潮兒在此“落地生根”。
截至8月末,建行深圳市分行累計為深圳市籌集8556套人才用房,共計17132套(間),面積62.66萬平方米,其中2965套已完成配租工作。
2 、注入活水,潤物無聲
除了幫助更多百姓實現安居夢,“潤物細無聲”的普惠金融,同樣是建行踐行新金融理念的重要發力點,默默為一座城市的發展施加養分。
信息時代,小微企業雖然規模較小,但創新動力十足,是活躍市場、促進就業的重要力量,宛如森林里一株株蓄勢待發的幼苗。對于深圳而言更是如此,創新是在深企業的通行證,每天都有成百上千的幼苗希望破土而出。
在以往,銀行服務小微企業主要靠傳統人工操作,存在運營成本高、辦理時間長、服務覆蓋面窄、客戶不滿意等難題,銀行也很難形成可復制可持續的商業模式。由此,要改變中小企業融資難、融資貴、融資慢的處境,技術的變革,成為了突破的關鍵。
2018年5月,建行召開普惠金融戰略啟動大會,明確將普惠金融作為全行戰略,探索“大銀行服務小企業”的模式?!敖ㄐ谢荻恪盇PP推出了“互聯網獲客+全線上信貸業務流程”的業務新模式,邁出建行小微企業金融服務創新的重要一步。
“客戶下載‘建行惠懂你’APP后,能夠隨時查看建行小微企業信貸產品信息,無需登錄,填寫企業全稱、行業、納稅等信息,就可試算貸款額度,提前了解在建行可貸金額?!苯ㄐ猩钲谑蟹中袉T工小李這樣介紹道。
小李還提到,符合條件的客戶可立即辦理貸款,全流程在線操作,從申請到貸款支用只需幾分鐘?!斑@對客戶來說很方便,對我們而言也簡化了不少工序,都交給科技了?!?/p>
在這座充滿創新與活力的城市,除了貫徹集團的組合拳,建行深圳市分行早在2015年就推出了小微企業“云快貸”,利用大數據技術給小微企業“畫像”,解決銀企信息不對稱問題。截至2020年8月31日,深圳市分行的普惠金融貸款余額已經超過1800億元,穩居建行全國系統內和深圳同業的第一。
另一層面,建行深圳市分行對小微企業的關懷,也體現在對創業者的支持上。2019年9月,在深圳南山區建立的“創業者港灣”科興科學園孵化基地正式運營。截至2020年8月末,“創業者港灣”在深圳已與141個平臺機構建立合作;已入灣企業1055家,信貸余額101.06億元,已簽署認股權協議企業407家。其中,首次獲得銀行貸款客戶342戶,占比32.41%;以信用方式定貸占比49.57%。
疫情期間參加“創業者港灣”線上路演的企業北斗智能是中國科學院深圳先進技術研究院孵化出的企業,企業聯合創始人張瑞博士另外一個身份是先進院北斗應用技術研究院院長。他表示“從高校孵化出來的科研團隊在創業上是很難的,要一邊找市場,一邊找資金。我們的合作伙伴評價北斗智能除了不會做生意,別的什么都會做。疫情期間我們回款滯后,資金壓力很大,關鍵時期,‘創業者港灣’為企業發放了一筆貸款?!睆埲鹧a充道“像我們一樣做科研出身的創業者,確實需要像建行一樣的伙伴提供幫助。建行也讓我們感受到大行擔當與社會責任,正是有了“創業者港灣”及國內各路資源的支持,才讓我們更有信心堅定下去,去研發更尖端的技術?!?/p>
盡管多渠道的“養分澆灌”,足以保障深圳小微企業的成長,然而讓大家沒想到的是,新冠肺炎疫情這樣的“狂風暴雨”會突然而至。小微企業比以往一般情況更需要保護和支持,考驗赤裸裸地擺在這片“深水良港”面前。
2020年9月19日,建行劉桂平行長與“創業者港灣”入灣企業代表座談
2020年新冠疫情爆發后,建行深圳市分行借鑒“醫療方艙”理念,提出了設立“金融方舟”的建議,并得到了地方黨委、政府等多方積極響應。4月14日,深圳市地方金融監管局舉辦了“深圳市金融抗疫ING暨金融方舟啟動大會”。該方案是由政府主導,監管機構協調,相關部門與金融機構共同參與打造金融服務平臺和工作機制,綜合運用多種金融工具,為受階段性突發事件影響嚴重的企業提供有效的整體金融服務方案。
2020年4月14日深圳市金融抗疫ING暨金融方舟啟動大會
在此期間,建行深圳市分行積極推動市委、市政府“金融方舟”政策的落實落地,制定“一戶一策”綜合金融服務方案。截至8月末,意向牽頭客戶合計150戶,已給予信貸支持88億元。創新推出“云義貸”專項抗疫產品,截至8月末,累計發放小微企業貸款1132戶,授信額度90591萬元,授信余額75431萬元。
歲寒知松柏。普惠金融,讓“共克時艱”成為一句說得出看得見的話語。
3、加持社會治理
如今,2020年已經接近尾聲,然而疫情防控依然處于關鍵時期。這場疫情,影響著企業的發展節奏,更是打亂了每個人的生活步伐。
“我還記得那天,早上還是風平浪靜的,下午突然大家都開始到藥店買口罩。當時長輩怎么都說不動,覺得我們年輕人太夸張了。結果過年那段時間簡直像是一場噩夢,到處都是冷冷清清的?!痹谏钲诰幼〉溺娚忂€記得疫情爆發帶來的恐懼。
這一切都是如此突然,大家都毫無準備,甚至有些亂了分寸。在大家一片混亂之中,如何保證居民的各項金融需求能繼續高質高效地解決?這對銀行業同樣是場大考。
“疫情剛爆發的時候,其實自己挺無助的,說實話我也有點亂。很想幫忙做點什么,但畢竟不是專業醫療人員。后面發生了很多事,我自己很感慨,原來通過我們的專業性,也是能去幫忙做點事的?!苯ㄐ猩钲谑蟹中袉T工小伍回憶道。
1月24日除夕晚上7點,深圳市分行在接到深圳市場監督管理局應急防疫物資采購需求后快速啟動應急預案,在1小時內完成首筆應急支付。而1月31日深夜的一個電話,更是讓小伍印象深刻。
當晚,深圳市領導委托市金融辦來電,請建行緊急處理H集團一筆核心醫療設備元件款項匯付難題,事關疫情檢測,任務緊急。面對各種突發狀況,建行總分行最終進行聯動,研究出“外幣賬戶透支+人民幣保證金+T+2購匯”這一創新解決方案,在2月1日當天成功解決此筆核心醫療設備元件款項匯付的技術問題。原以為的“不可能”和“辦不到”,在大家的努力下變成現實。
隨著疫情的蔓延,“多在家、少出門、少串門、少接觸”等呼吁的聲音日益強烈,人們日常起居發生了變化。當外來務工人員逐漸返深,“表哥”、“表姐”等社區人員的工作任務開始加重。據國務院應對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聯防聯控機制新聞發布會介紹,新冠肺炎疫情發生以來,平均6個社區工作者守護著一個社區。
陳琛是深圳坪山一個社區的管理人員,疫情期間每天都要上門問詢登記回深租客的健康信息,再逐一錄入電腦報表?!耙ê芏鄷r間,真的是‘表哥’,天天上門抄表?!标愯〈蛉さ?。
疫情帶來的需求,也讓智慧社區管理從“?!敝姓业搅恕皺C”,“建行智慧社區管理平臺”也由此應運而生,為社區居民、社區管理人員提供疫情監測重點防控、信息報送和綜合民生服務三大功能。
擔任“表哥”不久后,建行的“智慧社區管理平臺”就普及到了陳琛所在社區,通過租客及家屬所在位置、身體狀況等信息,一鍵生成統計表格和趨勢分析圖,快速了解公寓內返程人員信息、發熱人員、隔離期限等,實時掌握人員流動情況,陳琛也有了更多時間去處理其他工作。
數據顯示,在疫情最嚴重的時間段里,建設銀行通過36家分行上線“建行智慧社區管理平臺”,已開通社區總數67351個,其中城市社區14196個,鄉村16106個,企業37049戶,注冊用戶數1447247。其中2月16日當天新增城市社區10918個,鄉村12766個,企業30604戶。
正是因為這些探索,建行得以在疫情期間保證業務辦理的及時、順暢、高效,更讓新金融的力量沁入社會基層民生的方方面面,讓居民多一份安心,多一份省心。以金融之力賦能社會治理,以金融之手紓解民生痛點,一直來都是建行與政府展開智慧社區管理和智慧政務合作的初心。
4、“向上生長,向下扎根”
新金融的需求不只在城市,新時代下的新農村也同樣需要與之發展相匹配的新金融服務。在過去很長一段時間,廣袤的農村和從農村走向城市的務工人員,都是金融服務的薄弱環節,這種狀況亟待改變。
隨著建行深圳市分行的扶貧工作開展,新金融也被帶到了農村,潛移默化地滲透在那片土壤上。2019年5月23日,“裕農通”正式落地建行深圳市分行對口幫扶的河源市在上村,由紫金縣群聯種養農民專業合作社代理,負責配合開展金融服務。
在上村位于九和鎮西南部,距離最近的農村信用社約20公里,距離最近的中國建設銀行營業廳約50公里。長久以來,每當要存取相關費用,村民們都要花上大半天的時間,騎著摩托車到鎮上或是縣城才能辦理?!艾F在基本上都在用建行裕農通,就方便很多。大家經常開玩笑,銀行窗口就在村口?!痹谏洗宕迕裎盒勇斕岬?。
實際上,魏杏聰還是建行深圳市分行的扶貧小額貸款戶之一。2018年8月,他向建行深圳市分行申請扶貧小額貸款3萬元,用于整理菜園、擴大蔬果種植規模。很快,魏杏聰就去到了村委辦公樓,了解相應手續流程。大約5分鐘過后,裕農通的第一筆存款業務交易就已完成。
近年來,建行一直致力于加大金融支農力度,通過促進城鄉對接、雙向賦能、互惠共贏,有效滿足農村發展的多樣化金融需求。目前,建行已在全國建立起60多萬個“裕農通”鄉村服務點,覆蓋全國50多萬個行政村,服務農戶超過1400萬戶,將金融甜水灌注于鄉村振興事業。
在促進城鄉二元對接上,建行的另一個接口是“民工惠”平臺,通過新金融手段助力實現國務院辦公廳提出的“到2020年,努力實現基本無拖欠”這一目標。
“叮咚!”一聲清脆的短信提示音,農民工數日奮斗的“辛苦錢”就一分不少地到賬。在深圳打工的湖南人吳師傅說,自己在工地工作十幾年了,之前發工資可不是現在那么簡單清晰,當時都是“包工頭”給他們發的,而且一層層審批下來,有時候都不知道自己工資是怎么算出來的,要去問很多問題才能解釋清楚?!瓣P于錢,肯定會緊張啊。有時候上面的人又審得慢,尤其是過年前那段時間,特別著急拿錢回老家?!?/p>
2018年10月28日,“民工惠”服務正式上線,當天建設銀行就通過“民工惠”成功為209個農民工在線發放了190.29萬元工資?!懊窆せ荨睒I務運用區塊鏈技術,連接政府部門、業主、總包企業、勞務公司、農民工和用工管理平臺,通過對全產業鏈信息進行大數據分析和模型測算,向勞務公司發放用于農民工工資的專項融資款,解決農民工工資的資金來源難題,確?!坝绣X發”;通過電子圍欄打卡等技術手段提供農民工考勤管理、用工明細等客觀數據,鎖定“發給誰”;將勞務公司融資款直接支付至農民工銀行卡中,實現農民工工資實名制、零拖欠和精準到賬,落實“發到手”。
建行提供提供“民工惠”賬戶服務
“向下扎根,向上生長”,建行的新金融戰略就如同一汪泉眼,通過裕農通和民工惠打通城鄉兩端,利用科技賦能普惠。
5、 “大學的力量”
“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辈还軐τ趥€人發展還是企業發展,教會對方如何處理,比直接幫助他解決,要花的心思更多,但是效果也更長遠。將新金融普及到千家萬戶之時,建行深圳市分行也一直思考如何構建一個優質學習平臺。
如今,在創業者港灣的基礎上,建行大學通過其華南學院,面向全國小微企業,發揚新時代“愚公精神”在深圳試點打造了愚公學院,為成長初期的小微企業提供全方位、綜合性的公益教育。愚公學院的推出,將銀行傳統的“融資”上升到了“融智”的層次。
建行大學愚公學院“創課堂”邀請創業大咖、企業家分享創業和企業經營管理心得
“愚公”二字,濃縮了建行打造“后校園主義”培訓的理念和風骨——“用執著的傻換取成功的智”。愚公學院通過邀請成功企業家、富有經驗的創業者來進行實戰性更強的授課,為創業“小白”提供階梯式培訓,用“愚公精神”澆灌著新興小微企業和一批批創客的成長。
作為國有大行之一,建行一直承擔著推動構建新金融生態的社會責任。上述提到的建行大學,便是建行于2018年12月正式開辦的“新時代、新金融、新生態”企業大學。借助科技力量,建行將內部各級培訓平臺與境內外合作院校、師資、教材、課程、講座以及培訓研究成果等資源打通,成功構建出了一個互聯互通、互用共享的學習生態圈。
2019年4月30日,30余名產業工人走進建行大學大灣區金融創新學院學習
截至2019年12月,這所開放的企業大學,已在全國各地免費舉辦了金智惠民系列培訓1.47萬期、受益人群超135萬人;培訓小微企業主20.4萬人次、個體工商戶10.9萬人次、創業者4.9萬人次、產業工人9.2萬人次、大學生26.8萬人次、政府公務員4.1萬人次、扶貧干部2.6萬人次,涉農群體22.3萬人次……
建設銀行基于“建行大學”所打造的產教研創一體化金融新生態,將點滴力量匯聚,融貫成江海。這無疑讓“金融”兩字的意義,有了更多外延和更深厚度。通過竭力打造“金融+科技+產業+教育”綜合孵化新生態,建行也得以在更深更廣闊的業務領域里獲得不竭的發展動力。
正如田國立在《以新金融履踐初心使命》一文中指出的那樣,銀行屬于服務業,是實實在在為大眾服務的機構,只有回應人民的期盼和訴求,把新金融的科技屬性、普惠屬性、共享屬性和傳統的金融屬性更好地結合起來,在新金融的土壤里精耕細作,才有其事業發展的空間。
回溯到貫穿數千年儒家思想的義利之爭,建行或許已提供了一種將二者有機統一的“新時代思維”。金融將在文明進步中孕育成長,在技術迭代中成熟壯大,在服務百姓訴求中彰顯價值。新技術在不斷重塑新金融的未來,金融機構也在不斷找尋新的功能和屬性。讓金融回歸本源,讓發展不忘初心——這才是“新金融”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