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評 | 一部手機被偷可能發生什么?請務必保護好你的手機
移動互聯網時代,幾乎所有應用都支持手機號碼登錄,為用戶帶來便利的同時,也隱藏著極大的風險。
責任編輯:陳斌
一位女孩在用手機拍照。
2020年10月13日,十三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二十二次會議首次審議了個人信息保護法草案。而近日火爆網絡的一篇梳理網絡黑產如何通過偷盜手機來盜取個人資金的文章,恰恰驗證了個人信息保護的重要性。這篇由信息安全專家根據親身經歷寫成的文章,再次提醒人們,移動互聯網越發達,越便利,個人信息泄露帶來的風險就越大,保護個人信息安全,一定不可掉以輕心。
根據文章的描述,作者的家人手機被偷,由于沒有第一時間掛失手機SIM卡,結果在短短半天之內,就被黑產犯罪團伙通過手機號獲得的個人信息注冊了支付寶新賬號、到美團貸了款、到蘇寧京東等網絡商城買了充值卡等,損失幾千塊錢。這還是因為作者是資深金融信息安全專家,在反應過來后第一時間掛失了手機卡、銀行卡、轉走了支付寶微信等常用App里的現金余額,如果
登錄后獲取更多權限
網絡編輯:梁淑怡 校對:胡曉
歡迎分享、點贊與留言。本作品的版權為南方周末或相關著作權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經授權,不得轉載,否則即為侵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