結婚不一定會令人從此不一樣,但生兒育女卻肯定會
慷慨赴義和自我犧牲成為母親的養兒育女哲學,這是父權社會的高強本領——將它要囚禁的女人變成看守自己的獄吏。
責任編輯:劉小磊
耶魯大學哲學系教授安保羅和她的新著《令人從此不一樣的經驗》。
有個長年在美國生活的年輕人初為人母,在朋友圈發信息公告天下:大家從今以后可以叫我做“伯母”或“auntie”,因為我已經正式成為我的母親,I have officially become my mother。
英國作家伍爾芙(Virginia Woolf)說,做女兒的若果沒有生兒育女的經驗,那不管她對母親的愛有多深,對她的理解也不會完整(No matter how much she loves her, a daughter can never fully understand a mother unless she becomes one herself)。
耶魯大學哲學系教授安保羅(Laurie Ann Paul)提醒我們,有些決定,無論怎樣深思熟慮,都會為做決定的人帶來無法預料甚至想象的轉變。所以這些決定不全然是理性的選擇(rational choices),而更接近皈依宗教那種“憑信念所作的縱身一躍”(leap of faith)。安保羅把這類決定稱為
登錄后獲取更多權限
網絡編輯:梁淑怡
歡迎分享、點贊與留言。本作品的版權為南方周末或相關著作權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經授權,不得轉載,否則即為侵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