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追光,去成為光
責任編輯:陳康麥
“沒有人能夠拒絕人性的光輝,也沒有人能拒絕真正的溫暖?!笔篱g的美好與吉利,環環相扣,而我們選擇與之同行。
2019年1月27日,美國休斯敦,中國人徐燦正站在這里,迎接來自世界的注目和掌聲。12回合的鏖戰后,他將WBA羽量級世界金腰帶系在腰間,成為了中國的第三位職業拳王。
獲勝后,媒體采訪他,“你不以力量見長,但你打了很多次重拳,你的力量從何而來?”不到25歲的徐燦,對著鏡頭笑得燦爛,“我的力量來自中國”。
新冠疫情讓全球賽事停擺,原定的羽量級拳王統一戰被無限期推遲,徐燦只能等待。當我們疑惑,“您已經是新任的世界拳王了,下一個夢想是什么?”
他響當當地撂下一句,“下一個目標就是比賽?!?/p>
“所有的戰士都是渴望站出來的”,他說。
擔當
護士佘沙也是一名“戰士”。
疫情期間,一封“請戰書”火了,中心思想只有一句,“如果需要護士,請先通知我”。
佘沙來自四川省第四人民醫院內科四病區,24歲,報名請戰前往武漢時,她提出了3個原因:“我年齡小,即使不幸被感染,恢復也肯定會比年長的護士老師快”“我沒結婚,也沒談戀愛”“我和其他的護士不一樣,我,是汶川人”。
剛到武漢時,她駐扎酒店進行后勤保障,每天看到很多醫護同行從病房里出來時衣服都是汗,臉也因為長期戴著口罩而生出了很多的壓瘡,“去幫他們分擔一下,去和大家一起并肩作戰”,成了她那時候最想完成的小目標。進入最前線后,她看到了不一樣的醫院——“不像平常有很多人,那時候除了病房隔離區都沒有人,全部都是各個省的醫護人員?!?/p>
12年前,她在家鄉汶川親歷八方救援,感恩和勇氣從此扎根心底。疫情暴發后,她主動請纓,幫助他人的初心生成最有力的枝蔓。
作為見證者親歷2008年四川的至暗時刻,又在今年將“壓瘡”記在心里的還有南方都市報攝影記者鐘銳鈞。他在2月5日奔赴武漢,一待就是82天。
醫生護士臉上被口罩和護目鏡壓過的印子,愈合后又重新綻開的血痂傷痕,都留在他的鏡頭里——“最美逆行者”創作而成,打動了每一個為疫情揪心的國人。
他與同伴的醫護工作者們,與國家和民族一道,在絕境處逢生,沉淀下來的影像,記錄著最真實的來自民間的中國力量。
追逐
沒有被鏡頭帶到最顯眼之處的隱秘角落中,還有一群默默無聞的人在爭分奪秒。新冠病毒疫苗被推上風口浪尖,華中科技大學基礎醫學院李巖教授聯合了多家科研團隊,通過結構藥理學研究,篩選出了5種可能對新冠病毒有效的抗病毒藥物,加速了藥物研發。
將力量傾注于更常態化工作的還有中國科學院空間應用工程與技術中心研究員、應用發展中心主任張偉。他是載人空間站科學應用任務的規劃者,也在組織開展載人月球探測科學研究任務論證,他關心世界最前沿的研究與技術,看到了中國航天在世界航天競爭中需要迎頭追趕的現狀。他也正在通過科普的方式,吸引更多科學家的參與和年輕一代的加入。帶著航天人的夢想,在追趕從“航天大國”到“航天強國”的邁進中,張偉和團隊一起正扎扎實實地走出一條路來。
從“中國力量”到“中國速度”,需要耐得住寂寞、勤奮而沉靜、甘坐冷板凳,需要科研人員長期持續地進行技術創新與突破。
奉獻
有人在疫情時期的堅守讓人看到了負重前行的中國力量,而在更平凡和廣闊之處,有人作出了與世俗定義相悖的選擇,有人始終如一地在自己的專業領域深耕不輟。
從清華大學到美國名校,張悠南自小在優質的教育資源中長大,但他選擇回國加入美麗中國支教項目,成為廣東潮州一所鄉鎮小學的老師。
每天早上不到7點鐘起床,學生們一天6門課,有3門甚至4門都是他來教,每天工作14、15個小時都是常事。
他身上有種理想主義和現實主義融合的色彩,他注重培養學生思考和表達的能力,試圖優化傳統教育中不斷重復的“朗讀和背誦”。
他也漸漸明白,教育是一個漫長的過程,效果不會立竿見影。他把支教事業看作是“推石上山”。他清楚地知道支教老師的群體無法徹底逆轉教育資源城鄉差距的大背景,但是他想要“做一定的努力去阻止這個石頭往下滑落,使出自己的力量把石頭往上推”。在學生們的心里埋下一顆種子,“或許長大以后也會到一個需要我的地方去,去為那里需要我的人做點什么”。
和張悠南類似,名校畢業的李承洋放棄了香港永久居留權和高薪工作。進入遂寧銀保監分局后,他主動到貧困村報國寺村擔任駐村第一書記。
有人曾質疑他來基層“鍍金”,卻慢慢被他的實績折服。他與村民同吃同住,挨家挨戶走訪,制定精準扶貧措施。他親自下場,把熱門的網絡直播帶貨引入村里,用中英文、粵語向全國各地的網民介紹產品。在他的幫扶下,2019年村里集體經濟收入5.2萬元,遠遠超過了脫貧標準,報國寺村通過了省、市、區三級驗收,實現了全部貧困戶脫貧摘帽。
對李承洋來說,中國力量來自他真真切切看到的村干部、基層公務員群體?!八麄兊拿恳环莞冻龆际窃跒槲覀兊膰覐娛⒍??!?/p>
國測一大隊隊員邢雄旺圓滿完成了2020年的珠峰高程測量任務,在他的生命歷程里,一直在追逐那座山峰。1975年和2005年,邢雄旺的爺爺和叔叔分別為當年的珠峰攀登團隊提供過后勤餐食保障、測繪裝備支持,今年,身為“測三代”的他離峰頂“更近”了些,克服海拔6500米“前進營地”的嚴寒和缺氧,背著十幾公斤重的裝備向超過7000米的北坳冰壁前進,他延續著一家三代人的珠峰測量夢,也傳承著“攀登者”的力量。
發力
鄒彬在2014年迎來了人生的分叉口和轉折點。那年,憑借過硬的砌筑技術,他在中國建筑第五工程局“超英杯”砌筑技能比賽中一舉奪冠,而后被選入國家集訓隊。在一面又一面砌了拆、拆了砌的墻上,他找到了自己的發力點。
成為第十三屆全國人大代表后,他堅持為農民工草根群體發聲。在他身上,凝聚的是大國工匠力量,以及代表群眾建言獻策的負責和擔當。
4000多次的救援經歷是消防員丁良浩20年來投身消防救援事業的注腳,“永遠做挺立滅火救援陣地上的尖刀”是他許下的誓言。20年來,他的身體形成了最本能的自然反應,每當聽到出警信號,不論在睡覺、洗澡還是吃飯,第一反應就是拔腿奔向車庫。
如何理解中國力量?丁良浩把“中國”二字具體到“消防的力量”,“消防的力量就是為人民群眾生命財產安全保駕護航”,用實際行動為人民的美好生活提供堅實的保障。
在撲滅烈焰的同時,也點起平安和希望的火炬。在十幾萬消防隊員沖鋒陷陣的背后,每一分你我的吉利生活都有跡可循。
記錄
溫情本身就是力量,可能來自只言片語,也可能來自一張照片。人像攝影師肖全曾被這樣評價,“如果讓他拍張照片,那這張照片一定是這個人一生中最好的照片?!?nbsp;
他曾陸續拍下了那個年代里最值得記錄的一批人,那些閃亮的名字,三毛、北島、王安憶、張藝謀、陳凱歌、楊麗萍、鞏俐、姜文……幾乎可以被濃縮成一部時代的精英群像。而今,他的關注點轉向了一個個普通人。透過鏡頭,肖全在堅持觀察世界和記錄時代,而傳遞時代印記和力量的畫面,就蘊藏在每一個普通人的臉上。
他想要“為這個時代最平凡的人,最有趣的人,留下最有尊嚴最動人的照片”。
2020年,他接受了南方周末和吉利汽車的邀約,全新開啟了名為“中國力量”的拍攝旅程。在這一系列的20張肖像中,有外賣騎手、快遞小哥,有北斗導航系統科學家、航天科研人員,有鄉村支教老師、基層村官,有普通白領,有消防員、經偵警察,有攀登珠峰的測繪師,有5G基建的工程師,有亞運會吉祥物的青年設計師,有傳承非遺文化的手工藝人,也有為國爭光的世界冠軍,是來自不同領域的力量的交匯。新的美好,新的吉利,正在發生,緩緩生長。
他們一向默默在各自的崗位上發著螢火之光,他們曾經被折疊,被忽視。但他們的身影透過相機,被攤開,被舒展,還原成為每一個活生生的人。他們每個人都是千萬普通人的縮影,而世界歸根結底,是由這些看似微小卻無比強大的人們支撐起來。帶著千萬倍的美好一次次穿行和冒險,終于走來了峰回路轉。
吉利,這個有溫度的中國汽車品牌,在2020年用一張張具有時代印象的照片,以自己的方式,記錄下平凡、隱秘而偉大的中國力量,并向之致敬。這恰與肖全的時代拍攝計劃不謀而合。韋伯斯特說,“人們在一起可以做出單獨一個人所不能做出的事業;智慧雙手力量結合在一起,幾乎是萬能的”。通過聆聽每一個動人的故事,通過了解土地上的每一份堅守,吉利攜手千萬車主,和因他們匯聚而成的千萬美好力量一起同行。
( ▼ 橫屏觀看2020中國力量群像)
翻開時代之著,細密字眼中,是每個人用力生活的印記?!坝形?,中國吉利”?!爸戮?020中國力量”主題攝影作品中,每一幅照片背后都有無數可以講述的故事,而每一個故事的發生,都是在為實現“中國吉利”增添新的力量。這平凡而偉大的眾生,才是時代所需的真正“明星”,是被印證的“中國力量”。
所有微小的光芒匯聚于此,每一寸中華大地的人們生而無畏,擰成一股強大的、耀眼的的合力,才使得中國可以安穩地越過每一處暗流急湍,駛向一個共同期待的未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