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家,結婚

雙手指關節已經石化,唯獨右手中指能微微抬起,可以點擊手機屏幕;喝水,拿牙咬開瓶蓋,兩手掌緣抵住瓶身;切菜,用嘴叼著菜刀操作。穿衣服要用半個小時。

張為知道漸凍癥有遺傳風險?!拔覀兿胫^完年做試管。想的就是這半年養好身體,我的身體盡量控制在現在的狀況,別再嚴重了?!?br />
前幾年他看書,最喜歡余華的《活著》,會讀出“對生命的一種尊重”,但慢慢也就覺得沒什么了,只覺得“就是人生的一個概況”。

(本文首發于2020年10月15日《南方周末》)

發自:陜西西安、山東菏澤

責任編輯:何海寧

張為攀登長城時,被許多游客圍觀。 (受訪者供圖/圖)

漸凍人張為結婚了。

“我騎著高頭大馬,哎呀,我的夢想?!痹诶霞疑綎|菏澤舉行的婚宴,擇了2020年10月1日國慶與中秋“雙節”這一天。一早,張為穿著大紅色的中式新郎服,煙花點燃,嗩吶聲起,紅旗、黃羅傘開道,八抬大轎跟在身后。

從張家到新娘所在的酒店,短短二三百米,走了近半個小時。張為腰部沒力,小8歲的異母弟弟從背后攬住他,一起騎馬迎親。

妻子石應波等著他,完成了這一隆重的生命儀式。

兩年前,她是在抖音上刷到了他:16歲確診漸凍癥,靠能使勁的手臂、扭動發力的胯部和腳踝,12小時登頂泰山,22小時爬上華山,還簽了遺體捐贈協議。她被打動了,邁出第一步。素不相識的網友變成朋友,最終成為夫妻。

這也是目前媒體給張為總結的標簽:一個罕見病人的勵志故事,一個美麗的愛情故事。

在這些流傳廣泛的故事背后,30歲的張為經歷了3個家庭:出生20天父母離婚,由爺爺奶奶撫養長大;異地流浪,認了干媽,定居西安;貴州姑娘慕名而來,兩人組建了小家庭。因為一場婚禮,這3個家庭串聯在了一起,其中的酸甜苦辣,正是這一罕見病群體的極端折射。

而在遺傳病的爭議聲中,張為說,他想養好身體,長肉到一百斤,來年做試管,要個孩子。

“好多評論說我自私”

這場婚禮是從9月20日開始的,夫妻倆在“第二故鄉”西安辦了一場答謝宴——這像是張為賦予自己延續的生命以儀式感:“全國各地的好心人幫了我很多忙,我說外地的來不了,當地的我就辦個答謝宴,就是感恩,也不費錢?!?/p>

答謝宴來了八九十人,“漸凍人娶妻”的新聞迅速擴散。張為知道,遠道而來的父親張進德很開心,在一些關于自己的微信文章打賞欄首行,他總是看見父親的頭像。

石應波的父母一開始卻并不開心,不敢把女兒托付給一個罕見病人。石應波知道丈夫的細心:“比如說我媽關節疼,是風吹著冷颼颼的疼,還是你蹲下去的時候疼,他都知道哪種疼法該怎么樣去治?!弊罱K石的父母還是接受并祝福了他們。

如果沒有漸凍癥,這兩名青年或許會沿著各自的生活軌跡奔波,沒有交集。

最初在抖音上認識時,石應波并不知道漸凍癥意味著什么,她感知到的是“激勵”,當時她正處于家庭和工作的低谷。張為2018年9月挑戰八達嶺長城的視頻,一個多小時,她全都看完了,只記得“他那手臂特別細”。

在到處找張為資料的過程中,石應波知道了他的西安干媽孟勉。加了后者好友,轉去1000元,盡管孟勉推拒,她還是堅持要給。

隨后石應波和張為成了網友,偶爾見面。相差一歲,兩人以姐弟相稱。那時石應波還處在一段婚姻中,離婚后,張為就開口表白?!白非笠粋€健康的異性,有的人不敢,我敢?!睆垶閷⒅畾w結為“臉皮厚”。

兩人異地戀一年。石應波家在貴州省畢節市,做的是手機品牌業務工作,經常全省跑,見客戶,每周休息一天。她擔心張為身體,就時不時飛過來看他,周六來,周日走。到西安的飛機便宜,加上燃油費來回五百多元。張為心疼這錢,叮囑她節儉。

認識了張為,石應波也認識了漸凍癥。對張為來說,即便起床,也是一個艱難的過程——睜眼,眼皮上下活動;動嘴,上下頜移動,發出響亮的“喀”聲;伸直胳膊,有些僵硬,來回彎折一番;腳踝,不時換個角度擺放。常人的輕易之舉,他做起來是疼的

登錄后獲取更多權限

立即登錄

網絡編輯:吳悠

歡迎分享、點贊與留言。本作品的版權為南方周末或相關著作權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經授權,不得轉載,否則即為侵權。

{{ isview_popup.firstLine }}{{ isview_popup.highlight }}

{{ isview_popup.secondLine }}

{{ isview_popup.buttonText }}
午夜宅男在线,中视在线直播,毛片网站在线,福利在线网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