貧困地區兒童發展調研,發現了什么?
今年8月到9月,由中國發展研究基金會、中國兒童中心聯合組成課題組,派出了12支調研小組,在15個?。▍^、市)的28個縣里開展一項名為《貧困地區兒童早期發展狀況調研》。近兩個月時間,深入80個村落,走訪了近萬名0~6歲的兒童。
10月14日,圍繞調查結果,一場貧困地區兒童發展調查座談會在北京舉行。
當前,農村貧困地區兒童的家庭生活狀況如何?他們的營養和教育能跟上嗎?今天的《重點來了》我們重點關注,戳視頻↓
家庭環境塑造童年 孩子們渴望有質量的陪伴
座談會上,來自湖南省古丈縣的典型貧困家庭“現身說法”,講述“因病致貧”的家庭在兒童養育方面遇到的困難。多位調研志愿者代表和參與調研的媒體工作者在會上表示,當前貧困地區的留守兒童問題值得關注,尤其是孩子們在成長過程中因缺少親子陪伴,引發的一系列問題:手機依賴嚴重,“五毛零食”泛濫,許多孩子語言發育遲緩等,與家庭教育環境中的不足有著分不開的關系。
為科學評估當地兒童發育水平,課題組與東南大學、首都兒科研究所專家團隊合作,在調研中引入兒童發展篩查工具。東南大學禹東川教授團隊的分析結果顯示,受訪兒童體格、發展篩查的各觀測指標均存在明顯的區域差異,發展不平衡,且在統計上低于城市兒童發展水平。禹東川指出,家庭養育環境是影響這些指標的重要因素。
中國發展研究基金會副理事長盧邁指出,從公共治理角度看,與其以后做“再分配”,不如現在做“預分配”?,F在不投資兒童早期發展,在未來就需要承擔多重風險。低發展水平人群很難適應知識經濟的需要,這不僅會使國家經濟發展會受到影響,也會讓社會安定受到挑戰。
據盧邁介紹,2014年國務院劃定的全國832個貧困縣中,共有1600萬兒童生活在農村地區。如今,雖然這些貧困縣中的大部分已經陸續摘帽,但在解決區域性整體貧困的同時,孩子們的發展問題依然不容忽視。
關注兒童發展 從襁褓中“斬斷”代際貧困的“枷鎖”
在發言中,國家衛健委干部培訓中心黨委書記蔡建華表示,經過多年努力,貧困地區兒童生存的問題已經有了較大的改善,兒童發展方面的問題應該成為當下關注的重點。
中國兒童中心黨委書記叢中笑建議將兒童早期發展納入“十四五”規劃,加強對貧困地區兒童發展的財政傾斜,通過網絡等方式推動家庭教育指導服務,建立貧困地區兒童的家庭教育環境監測體系和生長發育監測體系。
國務院婦兒工委辦公室副主任宋文珍也建議社會聚焦家庭監護主體責任,提高家長的監護意識和監護能力,解決父母的“合格證”“上崗證”問題。
多位嘉賓在發言中建議加強農村貧困地區學前教育建設。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研究員佘宇表示,一些人口分散的村落離鄉鎮中心較遠,且村落之間的距離較大,不僅不在鄉鎮中心幼兒園的覆蓋范圍,也無法實現“小村聯合辦園”,可以采用山村幼兒園、村民集體舉辦幼兒班、公益組織牽頭舉辦的幼兒班等模式。中國發展研究基金會、中國計劃生育協會等機構也介紹了旗下的“慧育中國”等入戶早教項目。
來自四川大涼山的彝族調研志愿者摩瑟伊蘿,目前正在國外攻讀研究生。她在座談會上分享了自己通過教育改變命運的經歷?!白钄嘭毨У拇H傳遞,要從兒童抓起,從兒童早期抓起?!彼f,相信通過國家和全社會的共同努力,在未來,會有更多山區的孩子像她自己一樣,通過教育走出大山,不斷成長,最終反哺家鄉,反哺社會。
網絡編輯:解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