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一夜,只聊文學|南方周末N-TALK文學之夜即將浪漫啟幕
當地時間10月8日,瑞典文學院在斯德哥爾摩宣布,將2020年諾貝爾文學獎授予美國詩人露易絲·格麗克,以表彰她在文學上的成就。 給她的頒獎詞中寫道,“她用無可辯駁的詩意嗓音,以樸實的美感,使個人的存在變得普通?!?/span> 露易絲·格麗克的詩歌充滿對于生與死的恐懼、愛與性的猶疑與迷失,“我要告訴你些事情:每天/人都在死亡。而這只是個開頭”“他想呆在/她的身體里,遠離/這個世界/和它的哭聲,它的/喧囂?!?/span> 我們震驚于詩人的疼痛,更震驚于我們的感同身受。 個體與個體之間看似相距甚遠,可是這“遙遠的相似性”或許可以通過文學,超越局限將我們聯結在一起。 2019年年末,由南方周末舉辦的N-TALK“文學之夜”,以文學作為貫穿始終的話題,邀請到陳彥、付秀瑩、李洱、麥家四位作家,分享創作歷程和經驗,暢談對文學的思考。不同的作家,以不同的稟賦和經驗,呈現出了文學不同的樣子,在堅守與創變中找到了“遙遠的相似性”。
點擊視頻
回顧2019 N-TALK“文學之夜”
“文學就是夜晚,就是月光”
在這個流量至上、技術為王的時代,文學似乎已經不再熱門。 技術的革新能夠讓我們不斷挑戰新的極限,追求極致的“有用”,但是極限之外,就是局限,技術無法到達的地方,或許就是文學的意義所在。 麥家在演講中說,“我覺得文學就是夜晚,文學就是夜晚的月光”。萬事萬物離開月光照樣可以生存,而“文學真的有月亮的一些屬性,它本身并不發光,而且貌似是沒有用的,但我們還真的離不開它,它有一種王國維所說的‘不用之用’‘無用之用’,眼下并沒有用,無法現學現用,但放到人生的長河中去,它又可能是有大用場的,有時候甚至能救命”。
麥家表示,“我經常說,一個經??葱≌f的人是不會自殺的。小說里那么多人活得那么艱難困苦,相比之下你憑什么自殺?如果你喜歡文學,就讓文學滋養你,就讓夜晚養養你。如果你的夜晚,精神特別活躍豐滿,可能你離文學就特別近,你的生命可能會特別生動,也是特別細膩,特別飽滿,離自殺也特別遠?!?/span>
打開文學的N種方式
作為中國作家里為數不多的橫跨小說和戲劇的作家,陳彥在創作《裝臺》和《主角》這兩部小說時,都既用了文學的手法,又借鑒了戲劇創作的經驗。 陳彥發現,在中國,小說和戲劇分得很開,寫戲劇的小說家不多?!皯騽撟骱托≌f創作的感受不一樣,小說創作出來經常聽到的就是讀者的反饋,但是戲劇現場就會反映。像薩特他們為什么覺得需要進入戲劇這個實驗場,因為你的哲學抽象力、破解社會的能力,馬上從觀眾現場的反應中就能敏銳地捕捉到?!?/span>
文學本質上是我們想要表達和記錄的欲望,在這個過程中,我們得以在有限的個體經驗之外獲得更多的生命體驗。 付秀瑩認為“寫作的人都是對此生心有不甘的人”,因為人的生命是有限而短暫的,小說家選擇用創作來彌補此生的千差萬錯,“替人物去經歷、去探險,走遍世界上的千山萬水,經歷人內心的千山萬水,在虛構和非虛構的邊緣,一次一次完成文字的行走”。
作為一個深受西方現代主義影響的作家,李洱花費13年時間創作85萬字的《應物兄》。對他來說,文學更多意義上是一種質疑,一種對話,文學的目的是表達差異。即便是面對最偉大的作家,但是只要你寫作,“你必須對他保持懷疑,這是寫作的基本要求?!?/span>
李洱舉了一個有關托爾斯泰的例子:一個作者問托爾斯泰,怎么才能成為一個像他這樣聞名的大作家。托爾斯泰說,你具備成為一個好作家的所有優點,但你缺乏一個成為大作家的缺點,那就是偏見?!八f的偏見就是要有自己的觀點?!崩疃龔娬{。
今天或許比以往更加需要文學
文學是整個國家,整個時代的風向標。時間橫亙在過去和未來之間,朝我們迎面走來,然后穿身而過,最后留下來的,就是這些關心人類命運際遇和價值存在的文學。在這個特殊的年份,我們或許比以往更需要文學。偉大的作家和不朽的作品就像燈塔,在這個文學的神圣性被碎片化的閱讀方式消解的時代,在喧囂浮躁的文化大潮退去之后,依然能重新聚集思想的光芒,給世人一味靈藥,驅除恐懼,緩解焦慮。 因此,2020年12月11日,南方周末N-TALK“文學之夜”將再次浪漫啟幕。
歡迎留言告訴我們,你想在今年的演講秀中看到哪位作家登場?告訴我們喜歡他或她的哪部作品。 留言點贊數最多的前三位觀眾,將各獲得一枚南方周末文創“未讀”書簽!
想聽TA說,就留言告訴我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