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日之食:升騰人間煙火氣
早餐中國又回來了
每天早上喚醒你的是什么?
在無數美食達人的心中,答案一定是: 好吃的早餐!
2020年初,我們經歷了一些夜色長過白晝的日子。隔離在家,只能通過美食紀錄片的鏡頭走遍大江南北,撫慰失意的心靈?!对绮椭袊防锏哪且痪洹爸恍柙缙?,你就能找到故鄉”,是很多人遇見一天美好的原動力。
如今,解封的城市,喧鬧的街頭,小隱于野的各路飯館恢復了往日的活力,人頭攢動,熱氣升騰,繼續回饋著老饕們的胃。
太陽照常升起?!对绮椭袊返谌疽步K于在萬眾期待中在騰訊視頻紀錄片回歸,繼續將滋味更足、更豐富的煙火氣送上,把大家攏得更暖、更溫馨。
一日三餐,這世界燈火依舊溫暖。
有滋有味,才是家鄉
美食紀錄片導演陳曉卿表達過這樣的觀點——“最好的美食,永遠只能去當地吃”。 食物自帶坐標屬性,以城市為界,一方水土才能滋養出無法復刻的美食。這或許也是為什么看美食紀錄片能增廣見聞的原因吧。而《早餐中國》的拍攝,除了奔赴中國百城取景取材外,它更強調食物的“平民性”,這些精挑細選的店都是當地人交口稱贊的“老字號”,或許就是你家門口從小吃到大的那家。
平時工作繁忙的小楠每次回家都會放棄睡懶覺的機會,就為了多一些陪父母的時間。全家早起去巷子口的攤主那邊喝一份熱騰騰的豬湯,價格未變,味道不改,父母似乎也都不曾老去。這個秋日的街頭,一碗從小喝到大的家鄉蔭城豬湯,扎實滿滿的湯料,再來上一份現烤的酥 餅, “干濕搭配”的標準套餐讓整個人都得到了溫暖的滋養。
“再來一碗!”貪嘴的話還可以免費續湯,擺攤十幾年,老板李春生對待食客從不吝嗇,即使“不掙錢”也要將這一方食堂繼續下去。
在無法歸家的日子里,食物是我們與家之間的紐帶。在北方求學的南方姑娘舒羽收到了父母加急送來的快遞——平日張牙舞爪的大閘蟹被束縛了“拳腳”,整齊地碼在盒子里,生命卻仍鮮活。從青殼白肚到黃毛金爪,只需片刻的蒸制。配角的蘸料是浸潤著擦好姜絲的家鄉獨有米醋,再點一撮白糖。蟹膏流油,蟹肉鮮甜,沒有比品蟹更治愈的瞬間了。疫情封校,無法與家人團聚,但這小小又沉沉的一枚蟹足以一解她的鄉愁了。
縱貫南北,家鄉的風土氣息早已融入一蔬一飯之中。而與食物關聯的歡聚場景,讓每個漂泊的人無論身在何處都有了根。食物跟隨人的腳步,從一個地方到達另外一個地方,最終又安頓下來,構筑出一個新的家。在家和遠方的奔赴中,有新鮮的滋味等著我們涉獵,而那個熟悉的口味,讓人牽掛。
加餐吧,閃光的日常
現代社會,節奏與壓力齊飛,但仍有不少人保留了對吃的敬畏感與儀式感,這不僅僅體現在“手機先吃”的拍照文化中。對食物的尊重從上古開始,從簡單的果腹,演化成一種對生活日常的犒賞。餐食的時間和選擇是每個人每一天最真實即興的發揮,充盈著生命本身樸素而旺盛的情感,無論早餐或宵夜、家?;蚴⒀?,皆是一日之食。
《宵夜江湖》里的代駕琪姐,曾讓很多觀眾為之心疼。很多人不理解女性做代駕,在酒精的驅使下,難免惡語相向。深夜行走江湖,他們都是城市中微不足道的普通人,夜幕是他們心酸的保護色?;蛟S是豪爽大氣的北方人性格,琪姐并沒有把委屈放在心上。和同是代駕的愛人每天收工時在雞架店里點份宵夜,即使眼神渙散疲憊,身體似乎還在路上,但只要相視一笑,一切都似乎沒有那么糟糕。宵夜,在時光里長情。
食物總是能輕而易舉地化解和撫慰我們的焦慮,還有什么比和朋友一起吃重慶火鍋更解壓的事呢? “大汗淋漓地流一場汗,把所有的煩惱全部都帶走”,在《沸騰吧火鍋》里吃著九宮格辣鍋的上班族們是這樣形容涮鍋的感受的。椒香的牛油底料,與新鮮食材產生強烈的碰撞,在上升的熱度中產生化學反應,再配上蘸料抑或是干碟,火鍋從不是“孤獨”的美食,在復合的滋味組合中卸下一天的疲憊,倍感輕松。
正餐可能會晚點,但從來不缺席。外賣員,城市的投喂者。穿梭于大街小巷的忙碌的身影,是在為每一餐而奔波。 “雨天單子非常多,忙不過來,真的又累又餓?!蹦昙o漸長的老袁從不否認這份工作的辛苦:“但想著有人餓著肚子在等我,還是挺有使命感的?!币苍S一日三餐的地點變了,時間變了,形式也會變化,但食物對人充盈的意義不變。
如果說早餐是一個城市的良心,那么宵夜就是一個城市的靈魂。騰訊視頻美食紀錄片《早餐中國》和《宵夜江湖》像是彼此的互補與交替,它們在捕捉清晨和深夜都市里隱匿的生活細節,用活色生香的美食帶出有秩序、有活力的生存之道,去理解忙碌一天的人所構筑的“心靈收容所”。
一碗人間煙火
一日十二時辰,由食串起?!耙蝗罩场笔侨諒鸵蝗盏臅r間維度下,普通人的餐飯味道,是 “吃好一餐,美好一天”的美好夙愿。而這個由騰訊視頻美食紀錄片發布的新IP,將《早餐中國》《開動吧!海鮮》《沸騰吧火鍋》《向著宵夜的方向》四部紀錄片囊括其中,覆蓋了多元場景下的美食日常,刻畫出不同地域、年齡、職業、面貌的美食人物肖像。
而在這系列美食紀錄片的鏡頭下,這群醉心于“搞事業”的平民攤主們又是如此相似——他們起早貪黑,為生活的小目標而堅持努力,充滿了生命的韌性。在曲折安靜的街道里,那間獨亮著熱氣騰騰的小店里,就是一份心安。
50歲下崗開始擺攤做燒烤,71歲還每晚活躍在自家店里的沈陽西塔老太太李蓮花,吸引不少食客慕名來到她的夜宵江湖,只為一睹她精神矍鑠的風采。
同樣令人印象深刻的還有甚至沒在鏡頭前露面的武漢“婆婆”,即使傲嬌地拒絕出鏡,《宵夜江湖》里也完整保留了她的故事,不固定的出攤時間,流動的攤位,卻讓食客們心甘情愿地等待。即使口味評價兩極分化,但在那些因疫情無法出攤的日子里,不少人會去網上“婆婆燒烤”的條目下留言,絮叨一些生活的瑣碎。重新開業后,熱心食客還會幫助婆婆抬爐子、分肉、算賬,簡直是一幕奇觀。什么是煙火氣?或許就是路邊聽著大貨車的轟隆隆聲,夾雜著燒烤行酒令的歡笑怒罵,在煙熏火繚中的靈魂碰撞。
用短視頻化的微紀錄片形態來呈現這些美食,也是“一日之食”在諸多美食紀錄片中形成獨特品牌記憶的一種形式。十五分鐘的《沸騰吧火鍋》,不到十分鐘的《早餐中國》,以及未來《向著宵夜的方向》也將以短視頻的方式與觀眾見面。這種表達方式既符合當下年輕人的觀看習慣,又暗合普通人的生活——短小精悍,平鋪直敘,有時并沒有特別的起承轉合,卻總有一些回味悠長和豐富延綿的內勁。行云流水,反而讓人欲罷不能。
鏡頭下,是一份人間真實,有為兒子征婚的道口牛肉店老板,在福壽早堂面開心過耄耋之年生日的老人們,還有相互斗嘴又共同扶持的黃賽英鍋邊店的兩代婆媳。他們同樣早起會困,會對生活單調稍有微詞,養家糊口也是他們的生活重擔。但只要看到食客臉上滿意的笑容,接過滲著汗水的錢,就是勤勞勇敢的勞動人民最淳樸的快樂。每個早餐店老板都有自己獨屬的單曲循環時間,這就是對個體生命體驗的微觀敘事,是每一份熱氣騰騰的美食背后鮮活的人情滋味。
美食承載了你我的酸甜苦辣,而穿過悲喜和艱辛,每一個普通人都能從中提煉出一份人生的豁達與勇敢。一店一攤,一街一區,一鎮一城,鬧市吃情里,留下了那些值得紀念的人生相逢所帶給個體生命的感動。
城市生活節奏越快,人們越眷戀那股人間的“煙火氣”,它是平凡生活的不可或缺的養分,小小暖意,滋養人心。愿每一份“人間值得”的信念,都能成為食物給予我們的生命能量。而活出煙火氣,是平凡的普通人無論身處何種境地,總能虔誠地對待每一份食物和每一種滋味,從回甘中保有對生活未曾改變的熱枕。